內容簡介
《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的歷史闡釋與當代建構》以「馬克思」和「當代中國」為立論基點,從理論、現實、文本以及思想史等多重視域出發,一方面,深入探討和闡發了馬克思政治哲學的合法性、理論指向、立論原則、價值旨趣、當代意義及其與歷史唯物主義的關係等一系列深層次的重點和難點問題,系統地闡釋和建構起了既有歷史感又有當代在場性、既可與西方規範性政治哲學相對話又根本不同於後者的「馬克思政治哲學」;另一方面,落腳于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實踐和歷史進程,結合當代中國正經歷和進行的社會變革與實踐創新,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建構的理論定位、學術前提、理論導向以及實現路徑等關鍵問題進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分析和闡發,由此為這一理論的建構提供了可能性的思路和方案。
作者簡介
李佃來,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政治哲學的研究。已出版《公共領域與生活世界:哈貝馬斯市民社會理論研究》《馬克思的政治哲學:理論與現實》等著作。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等10多項科研項目,獲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學術獎勵20餘項。
目錄
引 論 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為什麼重要?
第一章 馬克思與政治哲學
第一節 政治哲學作為馬克思的「第一哲學」
第二節 馬克思政治哲學研究的三種進路
第三節 通向規範性的馬克思政治哲學
第二章 馬克思政治哲學的理論指向、立論原則及其傳統
第一節 馬克思政治哲學的理論指向
第二節 馬克思政治哲學的立論原則
第三節 如何認識馬克思政治哲學代表的傳統?
第三章 馬克思政治哲學中的國家與社會性問題
第一節 馬克思政治哲學中的國家問題
第二節 馬克思是如何看待「社會性」問題的?
第四章 馬克思政治哲學中的正義與平等
第一節 《資本論》中的正義問題
第二節 馬克思反對權利平等嗎?
第五章 馬克思政治哲學中的生存權與人道主義
第一節 馬克思政治哲學中的生存權問題
第二節 馬克思政治哲學中的人道主義意蘊
第六章 政治哲學視域中的歷史唯物主義
第一節 政治哲學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發源
第二節 歷史唯物主義的實踐哲學維度
第三節 歷史唯物主義排斥自由嗎?
第四節 歷史唯物主義為何不是實證主義理論?
第七章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建構的理論定位
第一節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的理論類型
第二節 建構整全性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
第三節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建構的「真理」本位
第八章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建構的學術前提和理論導向
第一節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建構的學術前提
第二節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建構的現實導向、理論資源及思想原則
第三節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建構的實現路徑
余 論 建構當代中國政治哲學的價值理論
附錄一 阿倫特對馬克思政治哲學的誤解
附錄二 現代性問題域中的政治哲學
附錄三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政治哲學的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
後記
精彩書摘
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是21世紀初以來在中國學術界興起的一個熱點和前沿領域。研究者們在這個領域內所進行的不懈探索及其所取得的成果,為豐富和推動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及政治哲學的研究,做出了獨特甚至是不可替代的貢獻。然而,從這個領域開始確立直到現在,始終存在一種對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的合法性進行質疑甚至徹底否定的觀點。根據這種觀點,以唯物史觀為內核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把經濟生產關係認定為世界的本源,把政治問題認定為次生問題。而政治哲學則是將政治抽象成一種獨立自生的東西,並認為它具有本體性的意義,這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特質大相徑庭,與唯物史觀風馬牛不相及,因而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政治哲學之間,並不存在可以相互打通的有效橋樑。這種觀點看似理據充分、無懈可擊,但實質上犯了簡單化的錯誤。本書則力圖闡明,馬克思主義哲學雖然不能被粗暴地化約
為政治哲學,但不管從實然來看還是從應然來看,政治哲學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都佔據著重要地位。所以,在政治哲學的意義上來闡釋和建構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不會必然性地疏離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特質,相反,正是「回到馬克思」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新形態的題中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