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考古學 楊鴻勳 978703075714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科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1,259
商品編號: 9787030757142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6*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建築考古學
ISBN:9787030757142
出版社:科學
著編譯者:楊鴻勳
頁數:40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4270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重點闡述了「建築考古學」田野工作的特殊性和「建築考古學」室內工作的方法,特別是複原研究工作的認識論與方法論;並結合建築考古實際工作中的典型案例,講解如何正確運用這些認識論與方法論,才能對古聚落遺址、古城遺址、古建築遺址等已經湮滅毀壞的遺迹現象進行科學準確的破解和進行合理的複原研究,從而為中國建築史尤其是早期(缺乏實物資料)階段的建築史學研究提供可信的證據。 本書具有創學科的重要意義,是一部關於「建築考古學」之學科系統的研究專著,是建築考古領域和建築史學專業領域的基礎理論著作,特別是書中關於古聚落遺址、古城遺址、古建築遺址等一般複原研究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對建築考古學的田野工作和室內工作實踐具有理論指導作用。 本書適合建築學、考古學、歷史學等領域的專業人員以及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師生參考閱讀。

目錄

概論——「建築考古學」的創立與發展
一、考古學的形成與發展
二、建築考古學的創立與發展
三、「建築考古學」是建築史學的堅實基礎
四、建築考古學的核心是複原工作
五、建築考古學研究已填補了建築史的若干空白
六、21世紀的建築考古學展望
第一章 建築考古學的田野工作
第一節 田野考古調查
一、踏查
二、探查
三、探溝
四、試掘
五、調查記錄
六、水下考古調查
第二節 考古發掘
一、發掘工具與儀器
二、開「探方」
三、考古發掘的文化地層學知識
四、建築考古學不同於普通考古學的特殊發掘原則
五、遺址的發掘
六、建築學知識指導下的遺迹現象辨認
七、嚴禁改變遺迹現象及現場「複原」
八、探方的原始記錄
九、出土標本的篩選
第二章 建築考古學的室內工作
第一節 建築材料與構件的篩選與清理原則
第二節 發掘報告的編寫
第三節 複原研究
一、複原研究的認識論——遺址與遺迹現象是複原研究的基礎
二、複原研究的方法論——尋找深化認識的切入點
第三章 體現認識論與方法論的考證案例
第一節 遺址複原考證
一、河姆渡文化水井
二、仰韶文化半坡F1、F41、F
三、大地灣F901(黃帝合宮)
四、喇家干闌遺址
五、襄汾陶寺圓壇遺址(帝堯「觀象授時」台)
六、二里頭F1(夏后氏世室)
七、二里頭F2(宗、廟一體建築)
八、偃師屍鄉商城的王宮遺址(左祖右社、苑囿)
九、鄭州商城的宮殿遺址
十、金沙郊祀遺址的九柱遺迹複原研究
十一、小屯殷商離宮
十二、「殷墟」甲十二樓閣
十三、乙二十長屋殿堂
十四、「母辛宗」(婦好墓上建築)
十五、盤龍城商方國宮殿遺址
十六、殷晚期周原邦君宗廟(岐山鳳雛甲組基址)
十七、周原扶風縣召陳建築遺址
十八、周原雲塘士的住宅遺址
十九、戰國秦咸陽宮一號址
二十、戰國中山王陵墓上享堂遺址
二十一、秦碣石門與碣石宮
二十二、秦始皇陵園及九層之台的陵上享堂
二十三、西漢未央宮前殿
二十四、西漢未央宮椒房殿及掖庭宮
二十五、西漢桂宮明光殿
二十六、西漢杜陵上的享堂及寢殿、便殿
二十七、西漢長安明堂辟雍
二十八、王莽九廟
二十九、北魏復建洛陽宮城閶闔門
三十、北魏洛陽宮城凌雲台涼風觀
三十一、北魏洛陽永寧寺塔
三十二、隋仁壽宮
三十三、唐大明宮清思殿
三十四、唐大明宮三清殿
三十五、興慶宮花萼相輝樓
三十六、興慶宮勤政務本樓
三十七、唐華清宮溫泉浴殿
第二節 現存古建築原狀考證案例
一、唐長安慈恩寺大雁塔
二、唐長安薦福寺小雁塔
三、北宋定州開元寺塔
第三節 藉助他案破解的連環案例
一、黃帝時明堂(崑崙=干闌=京)
二、周人明堂
三、喇家遺址的干闌遺迹——原始明堂
第四節 糾正錯判的案例
一、河姆渡文化水井(錯判為「原始崇拜建築」)
二、仰韶文化半坡F1、F41、F22(錯判為日本的「天地根元造」及環脊覆碗式)
三、偃師商城宮殿(錯判為「壇」)
四、小屯商離宮(錯判為殷都遺址——「殷墟」)
五、商盤龍城宮殿廊廡(錯判為「雙層牆」「無散水」)
六、戰國秦咸陽宮一號址(錯判為單獨建築)
七、秦始皇陵園三重宮垣及九層之台的陵上享堂(錯判為內外城及「覆斗形封土」)
八、南越宮苑殿堂(錯判為「秦造船工廠的船台」)
附 再論南越王宮苑——積沙為洲嶼,激水為波瀾
九、隋大興城太陽門?唐長安城明德門(錯判為無雙闕的一字長觀)
十、唐大明宮含元殿(附殿前的朝堂)
附 含元殿朝堂
十一、唐大明宮麟德殿(將「三殿」錯判為四頂及左右梯對稱)
十二、唐東都武則天明堂(萬象神宮)(錯判無天井)
十三、吳越皇妃塔(雷峰塔)(錯判為五級、無副階檐、無卷殺)
第五節 器具考證案例
第四章 中國建築考古學的分期與主要研究成果
第一節 古史傳說時代的建築考古(石器時代的人為的建築遺迹)
一、哈爾濱閻家崗22000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兩座圓屋遺迹——動物化石壘砌矮牆體(與西伯利亞同一系統)
二、黃河流域和北方的穴居系統的新石器時代住所
三、長江下遊河姆渡遺址七千年前的建築遺存——巢居系統的干闌長屋
第二節 夏商周建築考古(銅器時代,包括同時代周邊的酋邦)
第三節 秦漢建築考古(鐵器時代,上至戰國時代,下至三國、魏晉、南北朝)
第四節 隋唐建築考古(鐵器時代,包括五代十國)
第五節 宋元建築考古(鐵器時代,包括西夏、遼、金)
第六節 明清建築考古(鐵器時代,包括邊疆附屬國)
第五章 遺址的保護與展示
第一節 回填保護
第二節 遺址的保護與展示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