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章 醫院感染概述
第一節 醫院感染診斷及管理
第二節 醫院感染學發展及展望
第三節 醫院感染與
第二章 醫院感染病原學
第一節 基本概念
第二節 醫院感染常見微生物
第三節 醫院感染及細菌耐藥
第四節 醫院感染微生物檢驗
第三章 醫院感染流行病學
第一節 醫院感染流行病學特點
第二節 醫院感染暴發調查與控制
第四章 機構常見感染與控制
第一節 呼吸系統醫院感染與控制
第術部位醫院感染與控制
第三節 泌尿系統醫院感染與控制
第四節 消化系統醫院感染與控制
第五節 血液系統醫院感染與控制
第六節 皮膚和軟組織醫院感染與控制
第七節 中樞神經系統醫院感染與控制
第八節 骨關節 醫院感染與控制
第九節 醫院感染與控制
第十節 丙型肝炎醫院感染與控制
第十一節 分枝桿菌(結核、非結核)醫院感染與控制
第十二節 艱難梭菌醫院感染與控制
第五章 醫院感染監測
第一節 醫院感染監測概述
第二節 醫院感染病例監測
第三節 目標性監測
第四節 環境衛生學監測
第五節 消毒效果監測
第六章 合理使用
第一節 應用現狀
第二節 分類
第三節 使用管理
第七章 部門醫院感染管理
第一節 重症監護室(ICU)感染與控制
第二節 新生兒病區感染與控制
第三節 手術部(室)感染與控制
第四節 消毒供應中心醫院感染與控制
第五節 口腔科感染與控制
第六節 內鏡診療中心(室)感染與控制
第七節 血液透析中心(室)感染與控制
第八節 產房感染與控制
第九節 急診科感染與控制
第十節 臨床實驗室感染與控制
第十一節 感染性疾病門診及病房感染與控制
第十二節 發熱門診感染與控制
第八章 部位醫院感染與控制
第一節 呼吸機相關肺炎的與控制
第二節 氣管切開和氣管插管感染與控制
第三節 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與控制
第四節 血管導管相關感染與控制
第五節 內鏡相關感染與控制
第六節 介入相關感染與控制
第九章 機構清潔、消毒與技術
第一節 基本概念
第二節 物理消毒法
第三節 化學消毒法
第四節 常用器械的消毒
第五節 皮膚黏膜的消毒
第六節 機構環境清潔與消毒
第七節 傳染病疫點消毒
第十章 隔離技術
第一節 隔離技術
第二節 醫務人員職業暴露與防護
第三節 防護用品的使用第四節 免疫接種
第五節 注射
第十一章 廢物管理及醫院汙水處理
第一節 廢物管理
第二節 醫院汙水處理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醫院感染與控制是保證質量和的重要內容。醫院感染與控制涉及患者診療護理服務的每一個環節,任何一個環節 的疏漏,都有可能導致醫院感染的發生。作為醫院感染與控制的主體,醫務人員應始終貫徹醫院感染防控的觀念,將醫院感染防控各項措施自覺落實到臨床實際工作中。醫學生是未來衛生機構健康發展與事業開拓的接班人,對國家的衛生事業至關重要。培養並儲備具有感染防控知識與技能的醫學生,是應對未來新發突發全球性公共衛生事件以及日常醫院感染防控、滿足社會對實用性人才需求的佳策略。
目前醫學生人才培養體系中,尚缺乏獨立設置的醫院感染與控制課程,導致學生對醫院感染與控制的重要性、如行感染的與控制等基礎知識十分匱乏,上崗後難以快速適應崗位要求,增加了就業單位的隱患。尤其在新發傳染病不斷出現,全球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愈加嚴峻與複雜的今天,醫院感染與控制課程納入醫學院校人才培養體系中的必要性、緊迫性變得尤為突出,但國內目前尚無可供選擇的合適教材。面對這樣的窘境,鄭州澍青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成立專門的教材編寫工作組,從全國範圍內召集經驗豐富的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臨床醫護人員以及職業院校醫學相關專業教師共同編寫此書,以期為醫院感染防控的基礎教育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本書以基礎性和實用性為出發點,基於醫院感染防控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全面介紹了醫院感染防控工作的相關內容,介紹了醫院感染防控理念、防控技能和防控經驗,旨在規範醫院感染防控教育,從學生時代抓起,將感染防控的理念和知識深深植根於心、外化於行,在實踐中潤物細無聲地將感染防控融入患者診療服務過程中。此書內容實、豐富、具體、圖文並茂,同時增加了醫院感染防控前沿的知識拓展板塊,可作為醫學院校臨床醫學、護理學、口腔醫學、醫學等專業的學生教材,也可作為醫務人員和從事醫院感染與控制相關工作人員繼續教育的參考用書。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河南大學出版社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由於編寫人員經驗與水平有限,疏漏和不足在所難免,敬請廣大醫學界同仁及師生在使用過程中惠予批評和指正。
李福琴
22年08月
摘要
二、醫院感染的診斷
醫院感染病例符合感染性疾病的基本特徵。在免疫患者中發生的醫院感染,臨床表現往往不典型,甚至體溫不升高,因此,體溫和脈搏變化不能作為醫院感染的診斷標準,應結合危險因素、流行病學資料、症狀、體征、血常規、生化指標、影像學檢查及病原學檢查綜合判斷。此外,還一步分析和分類,如按病原體來源、感染的微生物種類、感染部位行分類。醫院感染要按臨床診斷報告,並力求做出病原學診斷。
(一)醫院感染診斷標準下列情況屬_xFFFF_醫院感染:
(1)無明確潛伏期的感染,規定入院48h後發生的感染為醫院感染;有明確潛伏期的感染,自人院起超過平均潛伏期後發生的感染為醫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與上次住院有關。
(3)在原有感染基礎上出現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膿毒血症遷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體基礎上又分離出新的病原體(排除污染和原來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兒在分娩過程中或產後獲得的感染。
(5)由於診療措施激活的潛在性感染,如疹病毒、結核桿菌等的感染。
(6)醫務人員在醫院工作期間獲得的感染。
下列情況不屬_xFFFF_醫院感染:
(1)皮膚黏膜開放性傷口只有細菌定植而無炎症表現。
(2)由於創傷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產生的炎症表現。
(3)新生兒經胎盤獲得(出生後48h內發病)的感染,如單純疹、弓形體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醫院內急性發作。
(二)醫院感染的分類
(1)根據醫院感染的對象不同,分為住院患者醫院感染、醫務人員醫院感染。
(2)根據醫院感染的發生部位不同,分為呼吸系統感染、泌尿系統感染、血液系統感染、皮膚和軟組織感染、手術部位感染等。
(3)根據醫院感染的病原體來源不同,分為內源性醫院感染、外源性醫院感染。
1)內源性醫院感染是指病原體來自患者自身體內和體表,大多數是人體的常居菌或暫居菌,正常情況下對人體無感染力,但在一定條件下可成為條件致病菌,從而引起各種內源性感染。感染多呈散發,目前的管理水平還難行有效和控制,但可以通過合理使用和免疫類降低感染的風險。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