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田中義成治學刻苦在當時學界是公認的。他文學博士的學術生涯,鍛煉了他嚴謹的治學風格;他漫長的史官生涯,使他閱讀了海量的原始文獻,成長為日本史,尤其是戰國史的權威。正如中所說,在負責《大日本史料》編纂過程中,主張從實證主義立場研究中世政治史,貫徹南北朝並立理論;確立了自室町幕府時期至織豐時代的政治史框架。田中義成治學勤奮嚴謹,擅長歷史資料評價與鑒別,為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學術風格的建立做出了貢獻。1904年(明治37年)12月27日,獲五等瑞寶功勛獎章;1910年(明治43年)12月26日,獲四等瑞寶功勛獎章。 本書是日本戰國三部曲之序曲,這裏需要強調的是,日本戰國三部曲是國內唯一一套講述日本戰國發生、高潮、終結的史學作品。通過日本當時各屆大量風雲人物的交替出場,還原了一部大變局(足利時代)、大戰局(豐臣秀吉時代)和大結局(德川家康時代)的戰國史。沒有同類作品,又有熱點板塊的加持,使這套書增色不少。內容簡介
本書是日本戰國三部曲之序曲,將跌宕起伏兩百余年的足利時代分為創業期、強盛期、衰弱期、滅亡期,以此為主線,結合翔實的史學材料和縝密的論證,對足利時代幕府、朝廷、關東、地方豪強之間的複雜關係進行了細緻的研究與分析,給人以極大的思考空間。日本武士下克上的傳統是如何誕生的?足利義滿是如何逐步通過各種手段鞏固統治的?足利義持對其父足利義滿為何仇恨極深?朝鮮在歷史上侵犯過日本嗎?幕府與關東為何一直紛爭不斷?足利義教是如何鞏固強權,最後如何慘死的?足利義政的寵嬖政治究竟是什麼情況?應仁之亂的起因是什麼?為什麼在戰火紛飛的足利時代,日本的佛教、儒學、文學、園藝等文化卻得到了長足發展?本書將抽絲剝繭,帶給您詳細的解答。作者簡介
田中義成(1860―1919),明治大正時代日本歷史學家、文學博士、史料編纂官。1860年3月15日出生於江戸(今東京)。明治初年學習漢學、明治9年(1876年)進入太政官正院修史局成為二等繕寫生。1886年擔任掌記、后成為編纂員。1892年兼任東京帝國大學助教。1895年再次擔任東京帝國大學助教、史料編纂所編纂委員。1900年擔任史料編纂所部長。1903年獲得文學博士學位。1905年任史料編纂所主任兼東京帝國大學教授,1919年11月5日突發脳溢血去世。田中義成自1876年進入太政官正院修史局成為二等繕寫生起,從事修史工作。在負責《大日本史料》編纂過程中,主張從實證主義立場研究中世政治史,貫徹南北朝並立理論;確立了自室町幕府時期至織豐時代的政治史框架。田中義成治學勤奮嚴謹,擅長歷史資料評價與鑒別,為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學術風格的建立做出了貢獻。1904年(明治37年)12月27日,獲五等瑞寶功勛獎章;1910年(明治43年)12月26日,獲四等瑞寶功勛獎章。田中義成去世后,學生根據講義,整理出版了《南北朝時代史》《足利時代史》《織田時代史》《豐臣時代史》等書。目錄
第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