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法社會學-方法檢討與經典閱讀 韓寶 9787522819501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439
商品編號: 9787522819501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6*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追尋法社會學-方法檢討與經典閱讀
ISBN:9787522819501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
著編譯者:韓寶
頁數:377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4213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以作者個人的法社會學研究經驗為主線,帶領讀者檢讀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法社會學經典著作,從而推演和呈現出法社會學研究的思想及方法。透過本書,讀者可以了解法社會學是什麼,做什麼以及怎樣做,省思法律與社會之關係,以及這背後深層次上的法律觀及社會觀。 數字科技浪潮呼嘯而來,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讓我們通過本書再思過往、回溯經典,以期反思傳統、湧現新知,這不失為一條有益的追尋法社會學之路。

作者簡介

韓寶,法學博士,現任甘肅政法學院民商經濟法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2011國家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蘭州基地兼職研究人員。發表論文十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一項,另參与國家、教育部、最高院及其他省級項目多項 主要研究興趣在基層法院司法過程、法律地理學、糾紛的個案解決以及民事訴訟交叉問題等方面。

目錄

導言 多樣的法社會學
第一編 思想與方法
第1章 各歸其位:在法教義學—法社會學之間
引論
一 作為「無形學院」的社科法學及先在概念與術語之明晰
二 「法教義學」與「社科法學」爭議下的「社科法學」
三 與社科法學相關的概念
四 「社會—法律研究」視野下的社科法學
五 社科法學(法社會學)的傳統研究方法與休厄爾的啟發
第2章 在社會中:再思法社會學
一 法社會學的出發點、主要關切及對其質疑的回應
二 法社會學研究的可能(理論)資源
三 法社會學的基本研究方法及其應用
四 法社會學地位及作用的再交代
第3章 「法律實踐」的知識生成路徑:以三種經典理論為例
引言
一 兩種法社會學與真正的「法律—社會」理論之追問
二 三種經典「法律實踐」理論檢讀
三 「法律實踐」的理論建構
結語
第4章 理解個案研究:兼及法社會學研究
一 個案研究中「個案」的界定
二 個案研究的適用範圍及其典範
三 個案研究中「個案」的尺度
四 對「個案代表性」批評的回應
五 對「個案研究結論」質疑的回應
六 消解個案研究的誤區
第5章 黃宗智實踐社會科學:法社會學研究新路徑
引言
一 黃先生的《經驗與理論》及其方法論研究
二 黃先生的中國(古代)法律研究四篇
三 社會—法律視角下思考當代中國法律問題的前提背景
第二編 經典閱讀
第6章 法律的社會學理解:塗爾干《社會分工論》出版百三十年
引言
一 《社會分工論》法律討論的起點
二 塗爾干法律觀的具體展開
三 塗爾干法律觀的啟發
結語
第7章 開風氣之先:埃利希《法社會學原理》閱讀
引論
一 《法社會學原理》寫作的時代及其問題意識
二 《法社會學原理》的主要內容
三 啟發:國法之外的法
餘論
附錄埃利希《法社會學原理》精讀課程試題
第8章 走不出的韋伯:韋伯《法律社會學》閱讀
引論
一 國內韋伯法律社會學研究及啟發
二 《法律社會學》文本閱讀
三 東西方對照下的韋伯「法理支配」
四 「法理支配」下的「司法—社會」模型檢討
五 我們的理論在哪裡
附錄
第9章 變遷社會中的法律:《二十世紀美國法律史》閱讀
一 方法論上的嘗試
二 呼喚中國的20世紀法律社會史
三 實踐中的法
四 司法過程
五 社會與法律關係的多重面向
六 法律,一個空間概念
七 理想還在
第10章 傳統中國的民事訴訟:日本學者法社會學研究三書讀記
緣起
一 滋賀秀三等《明清時期的民事審判與民間契約》
二 寺田浩明《權利與冤抑:寺田浩明中國法史論集》
三 夫馬進等《中國訴訟社會史研究》
結語
第11章 中國法人類學的一個時期:霍貝爾《原始人的法》(《初民的法律》)中譯本出版30年反思
引論
一 霍貝爾《原始人的法》(《初民的法律》)的國內傳播
二 霍貝爾《原始人的法》(《初民的法律》)主要內容
三 霍貝爾《原始人的法》(《初民的法律》)再思
迴響:遠去的時代與思想的力量
第三編 實踐反思
第12章 鄉土社會秩序的沿傳:《金翼》第三章「打官司」閱讀
引論
一 鄉土社會的「變」與「不變」
二 「打官司」的場景
三 「打官司」的展開
四 「打官司」的影響
五 對法的理解的一點疑惑
第13章 何種多元:我國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省思
引言
一 概念的使用:糾紛、矛盾、衝突
二 「整體論」下的糾紛及其解決機制研究框架
三 從糾紛解決到糾紛的多元化解決
四 「國家—社會」二元結構下的我國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省思
五 變遷社會中的糾紛及其解決
附錄 「非訟糾紛解決機制研究」課程大綱
代跋:由費孝通《師承·補課·治學》想到的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