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藝術史教授、杜尚研究專家王瑞芸作品。 為何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窟壁畫中,很多動物的身上都畫著箭鏃、長矛、叉子?為何古埃及人做的法老塑像總是同一個姿勢?為何哥特式教堂建得珠光寶氣?印象派如何做到了與改變的世界同頻?畢加索把一個好好的女子畫得支離破碎,瞧著有什麼好呢?荷蘭風格派的造型語言與宇宙秩序有什麼關係?隨便什麼生活之物,只要放進畫廊或是貼上標籤,就能算作「當代藝術作品」? 本書探索西方藝術的演變脈絡,能讓讀者更輕鬆地走進藝術的世界,更深入地理解西方藝術。內容簡介
《西方藝術三萬年》概述了西方藝術三萬年的歷史,描述了西方「古典藝術」「現代藝術」「當代藝術」的類型特徵和發展進程,內容從原始洞窟壁畫到數碼時代的數字藝術,涉及繪畫、雕塑、設計、建築等多個藝術門類。與市面上的其他藝術史類書籍相比,本書最大的特點是將藝術「還原」到人本身,將藝術作品放回歷史語境,從人心觀念的角度理解藝術風格的成因與演變,因為「藝術不是由人的能力決定的,而是由人心觀念支配的」。本書文字通俗生動,敘述深入淺出,角度獨特深刻。作者簡介
王瑞芸,江蘇無錫人,1985年獲得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史碩士學位,1991年獲美國俄亥俄州西方儲備大學藝術是碩士學位。旅居美國20年。現供職于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迄今發表的著述有:《巴洛克藝術》、《20世紀美國美術》、《美國美術史話》、《通過杜尚》、《戈登醫生》(小說集)、《美國浮世繪》(散文集),翻譯《杜尚訪談錄》。目錄
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