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藝術家-追溯人類最原始的藝術 (精) 9787203127888 (法)米歇爾.羅爾布朗謝(英)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山西人民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560
商品編號: 9787203127888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5*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遠古藝術家-追溯人類最原始的藝術 (精)
ISBN:9787203127888
出版社:山西人民
著編譯者:(法)米歇爾.羅爾布朗謝(英)
叢書名:考古與藝術史譯叢
頁數:371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4173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舊石器時代藝術領域的扛鼎之作。 有關人類藝術原初萌動的全球性研究,文字生動有趣。 英國著名動物學家和人類行為學家、《裸猿》作者德斯蒙德·莫里斯推薦,法國著名畫家、雕刻家、雕塑家皮埃爾·蘇拉熱作序,德國著名藝術史家羅泰(Lothar von Falkenhausen)撰寫總序。叢書顧問羅泰、李零。

內容簡介

哪裡能找到世界上最古老的藝術?人類又是在什麼時候,出於什麼目的,開始試驗不同的材料、樣式和顏色?我們曾經的「表親」——尼安德特人是否也能夠創作藝術作品?數十年來,史前學家一直在追問這些關於祖先的疑問,但直到近年,才隨著尖端科學和考古技術的發展,拼湊出遠古藝術傳奇的朦朧雛形。 本書作者米歇爾·羅爾布朗謝和保羅·巴恩顛覆傳統的歐州中心主義觀點,將考察範圍拓寬到全世界,品評了各類早期藝術的發現、歷史以及重要性。從而得出:我們的祖先,絕不是過去以為的一群創造力匱乏、只會茹毛飲血的野蠻人;歐洲也絕不是人類藝術的唯一「搖籃」。無論人類去往何方,藝術的衝動一直在他們的大腦中澎湃著。

作者簡介

保羅·巴恩(PAUL BAHN),史前學和考古學作家,他編撰的著作等身,包括正規洞穴藝術導論《穿越冰河時代》(Journey Through the Ice Age)、《復活節島》(Easter Island),與約翰·弗倫利(John Ftenley)合著的《地球島》(Earth Island)、《劍橋插圖考古史》(The Cambridge Illustrated History of Archaeology),與阿德里安·利斯特(Adrian Lister)合著的《猛獁象:冰河時代的巨獸》(Mammoths:Giants of the Ice Age)。

目錄

引言 什麼是「藝術」?
第1章 理論、黑猩猩和孩童:解決問題的先期嘗試
初始理論
目前的闡釋:更新世藝術的生物學基礎
目前的闡釋:更新世藝術的社會經濟基礎
藝術進化的理論
第2章 在大自然中尋找藝術:審美意識的第一次激蕩
收集製造工具的原材料
舊石器時代早中期的顏料使用
第3章 我們能在最早的工具上發現藝術嗎?多面體石核、石球和手斧
多面體石核和小石球
手斧
第4章 遠古人類只工作不娛樂?看看骨骼和石頭上的痕迹吧!
最早的痕迹:骨骼上的痕迹
石頭上的條紋和切口
第5章 尋蹤探形:天然石像與原始雕刻
最初的雕像?
第6章 鈴鐺和手鐲:音樂和身體裝飾的起源
穿孔骨頭和牙齒
音樂的起源
第7章 景觀中的藝術開端:點與線
印度杯狀凹坑
非洲杯狀凹坑
澳大利亞杯狀凹坑
歐洲杯狀凹坑
從點到線
結語:杯狀凹坑傳統的發展
第8章 洞壁上的書寫:最早的洞穴藝術
動物標記和人類標記
噴繪
手指標記
技術的多樣化
第9章 全球現象:世界各地出現的岩畫藝術
新大陸
非洲
亞洲
澳大利亞
早期岩畫藝術的分佈
結論
參考書目
致謝
圖片來源
索引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