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這是一段充滿傳奇的愛情。 兩人的愛情以筆為媒,一通信就是六年,可謂最早的「網戀」,在當時很時髦。 六年異地書信傳情,一年相愛,一月婚姻,97封情書,帶我們了解這兩個革命者志同道合、忠貞不渝的愛情故事。內容簡介
1920年4月,宋若瑜在開封青年學會的刊物上讀到蔣光慈發表的作品,十分欽佩,於是她寫了一封信給蔣光慈,表示願意「結為良友」。 1920年6月4日,蔣光慈給宋若瑜回信,表示願意結為良友,終生毋相忘。 在書信交流中,兩個人發現彼此志趣和理想相同,有著太多的共同語言,於是書信來往多起來。 一開始兩人都在投石問路。隨著書信交流越來越頻繁,兩顆心越靠越近,稱呼也變得親昵起來,「我最親愛的瑜妹」「我所愛的俠生哥哥」躍然紙上。 聽說女兒跟一個未曾謀面的男人談戀愛,宋家父母堅決不同意。 1925年,宋若瑜偕母親到北京與蔣光慈見面。見面后宋母很滿意。但對於他的前一段婚姻問題,宋母私下進行了實地調查。 1926年2月,宋若瑜病重住院,蔣光慈奔赴開封探望。宋母告訴他女兒的病傳染,蔣光慈卻毫不介意,認為「夫妻同病也是一種幸福」。 宋母被感動,終於同意了他們的婚事。1926年6月,兩人結婚。婚後生活琴瑟和諧。 本書以1927年11月蔣光慈整理出版的《紀念碑》為藍本,收入蔣光慈致宋若瑜情書40封,宋若瑜致蔣光慈情書57封。通過這些書信向讀者展示兩個志同道合的革命者堅定而悲愴的愛情故事。作者簡介
吳騰凰(1938~),原安徽省滁州市文化局副局長、滁州市政協文史委員會主任、滁州市文聯主席,中國作協會員,研究蔣光慈的專家。作品有《蔣光慈傳》《蔣光慈與宋若瑜》(合著)、《蔣光慈與讀書》(合著)、《蔣光慈評傳》(合著)、《明月為君侶:蔣光慈的情感歷程》(合著)。目錄
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