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蘇家風 劉小川劉寅 9787515369549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青年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369
商品編號: 9787515369549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6*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三蘇家風
ISBN:9787515369549
出版社:中國青年
著編譯者:劉小川劉寅
頁數:28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4157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三蘇文化研究專家、百萬冊暢銷書作家劉小川全新力作!
•本書不可多得地以故事化筆法談家風教育,融「史實、詩情、哲思」於一爐,披露千年大文豪蘇東坡從風華正茂的少年到文采斐然的成年的成長曆程,立體化呈現三蘇家風家教故事。立體還原蘇東坡的成長軼事,揭秘「三蘇」家庭文化密碼。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蘇東坡的一生雖顛沛流離,卻一步一景,活得快意瀟洒,無論坦途還是低谷。本書作者劉小川多年研究三蘇文化,創新性發現連接蘇東坡及其家人之間的幾條精神脈絡,幫助讀者從源頭和根繫上了解三蘇文化,明晰蘇東坡的精神世界,賡續三蘇家風不變的魂脈。
•對當下的指導意義——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本書創新性將蘇氏家族優秀的家風理念根植當下,引領萬千家庭傳承三蘇家風,弘揚三蘇文化,培養浩然正氣。
三蘇家風是什麼?它不是貼在牆上的陳規戒律,而是一種溫情脈脈的情感力量和道德價值體系,是指引無數個體、萬千家族乃至整個社會積極向上、向善的一股浩然正氣。
本書作者劉小川以飽含哲思的筆觸,追古溯今,將蘇氏家族優秀的家風理念根植當下,內容既接地氣,又兼具實用性和指導性,指引當下人們傳承三蘇家風,弘揚三蘇文化,為個人成長積蓄生存能量,為家族發展提供思想教育方法論,為社會良序穩健向上運行匯聚磅礴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本書集趣味性與知識性、思想性於一體,篇幅短小精悍,內容精彩風趣,語言清新洒脫。既可作為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通俗讀物,又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家庭教育指南,更是個人提升精神氣質涵養的進階之書。

內容簡介
《三蘇家風》以蘇東坡在家鄉眉山先後生活二十六年的歷程為主線,聚焦于蘇東坡從少年到成年的成長歲月,以豐富的史料為引,採用故事化筆法對「三蘇」的家風故事進行追溯、合理想象和立體還原,穿透歷史迷霧,為讀者揭開「三蘇」家庭的神秘面紗和文化密碼,帶領讀者從源頭和根繫上把握蘇東坡的精神脈絡,領略「孝慈仁愛、讀書正業、輕財好施、非義不取、不殘鳥雀、心系百姓」的蘇家教育風範。同時,作者以飽含哲思的筆觸,追古溯今,把蘇氏家族優秀的家風家教理念根植當下,給予當今年輕父母諸多家教啟示。全書內容精彩有趣,格調清新洒脫,語言詼諧風趣。既是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通俗讀物,又是不可或缺的家庭教育指南。

作者簡介
劉小川
三蘇文化研究專家、暢銷書作家,眉山市作協主席,已出版暢銷人物傳記集「品中國文人」系列、「品西方文人」系列,單行本《品中國文人•蘇東坡三百篇》以及《蘇東坡傳: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敘述一種》《劉邦傳》《李煜傳》《李清照傳》《先賢與中國》《魯迅傳:于無聲處聽驚雷》等作品,被讀者們親切地譽為「傳記文學革新者」「中國傳統文化國民普及人」等。
劉寅
青年作家,三蘇文化學者,已出版《探秘蘇東坡》《初仕鳳翔》等作品,多年來頗受讀者喜歡。

目錄

目錄

眉山
李白在眉山的故事:鐵杵磨針
「修身於家,為政于鄉」
蘇杲
蘇序
蘇序在眉山不騎馬
爺爺種芋頭
李順攻城,蘇序守孝如平日
蘇序「不學《老子》而與之合」
爺爺街邊坐,孫兒傻了眼
王安石的童年有問題
東坡先生元氣足
費頭子·樹條子
腳野


任採蓮
黃荊樹條子,打得蘇軾雙腳跳
牆頭的蘇氏兄弟
蘇序慢悠悠講三種光
負面的東西也會催生正能量
「狂走從人覓梨栗」「年年廢書走市觀」
眉山好吃嘴
程夫人不殘鳥雀
程夫人不發宿藏
張易簡擺玄龍門陣,陳太初走火入魔
蘇軾修改劉老師的得意詩
歪風邪氣有時候要佔上風
講真話
不護短
打寬雄性渠道
蘇序的遺傳基因很強大
文化基因修正遺傳基因
卻鼠刀
箕踞
猜想蘇序
天硯
爺爺病了
爺爺蘇序走了
騎牛讀書
手抄《漢書》
南軒
平台
「紛然眾人中,顧我好顏色」
甚野
十八歲的蘇軾有點犟
鄰家有女牆頭晃
程夫人循循善誘
夫妻夜話
王弗
小軒窗,正梳妝
大江東去,浪淘盡
蘇軾漫步于狂風暴雨中
史氏
「三日飲不散,殺盡西村雞」
妯娌
蘇軾生凍瘡,王弗輕咬夫君的手
程夫人睡下又起床
「為行者計,則害居者」
蘇軾、蘇轍初出川
道路的有限暢通,維繫了生活意蘊的無限生成
「獨立市橋人不識,萬人如海一身藏」
參拜歐陽修
為子孫後代,蘇洵衝風冒雪真能拼啊
公元1057年
大考在即,蘇軾想念母親
歐陽修看蘇軾的考試文章直冒汗
開封街頭蘇老泉,且行且喜且長嘆
黃金榜下捉女婿,捉走榜眼蘇子瞻
歐陽修挨落榜學生的臭雞蛋
「有大賢焉而為其徒,則亦足恃矣」
蘇東坡在京城哭了
「敢以微軀,自今為許國之始」
蘇東坡想爺爺了
在眉山,程夫人強撐病體
《蘇軾年譜》:「程氏,為眉山大姓。」
眉山,程夫人望眼欲穿
大喜之時忽然大悲
「歸來空堂,哭不見人」
王弗病了一場
丁憂
蘇軾尚未做官,先已為民請命
三蘇遷往汴京
江水煮江魚
蘇軾不敢有作文之意
「三白飯」與「三毛飯」
君子固窮
殿試在即,蘇轍拉肚子
蘇東坡考了百年第一
「苦寒念爾衣裘薄,獨騎瘦馬踏殘月」
鳳翔雪地,有古人埋藏的丹藥
王弗催蘇軾動身
蘇老泉「加油干」,亡于京師
蘇老泉的三點貢獻
蘇東坡不提雷簡夫
蘇東坡栽松三萬棵
王閏之
蘇東坡的三個兒子皆孝順
「許國心猶在,康時術已虛」
蘇子過大庾嶺
朝雲詩
須髯如戟
代際孝道不可衰減
孝道是大道
程夫人生前,常在東門碼頭眺望
蘇軾在眉山城朝夕獨行
楊濟甫、巢元修
蘇軾、蘇轍離開家鄉
我的鄰居蘇東坡
後記

精彩書摘

我們一直在尋找絕對的正直與善良,找來找去,找到蘇東坡。他宦海沉浮四十余年,經歷了那麼多事,目睹了那麼多人間邪惡,依然不改初衷。初衷是什麼呢?「奮厲有當世志」,要擔當這個世界,讓世界變得美好。他五十九歲貶嶺南惠州,攜家帶口,陸走炎荒千里,途中寫詩:「許國心猶在,康時術已虛。」在大庾嶺上他仰天長吟:「浩然天地間,惟我獨也正。」
正直的人命中注定是孤獨的嗎?
蘇東坡是中國歷史長河中的強大者,狂風暴雨奈何不了他。臨終前他對三個兒子說:「吾生無惡,死必不墜。」這樣的話令人感到悲涼,惡之花到處盛開。
西方人說,魔鬼比上帝還要原始。
《品中國文人·聖賢傳》:「國與國之間只講利益,人與人之間要講仁義。」
仁義道德並不是孔夫子的發明,它的雄厚基礎在民間,它是人際交往永恆的黏合劑,務農、做工、經商,須臾不可缺。
眉山蘇家的家風,概括起來兩個字:仁、孝。
《論語》:「仁者愛人。」
《中庸》:「仁者,人也。」人不是別的,人就是仁。這裏,顯而易見的是,詞語在提升人性善。
歐陽修說:「蘇家先輩,鄰里稱仁。」
孝是維繫家庭和諧最大的正能量。人在做,人在看。
孝、敬在任何家庭的缺失都是災難性的。
蘇東坡的一生波瀾壯闊,他做人、做事、做官,始終如一。他的價值觀是在眉山形成的,他二十一歲出川趕考,兩次回來丁憂,在家鄉先後待了近二十六年。本書主要探索他在眉山的歲月,追溯到他的曾祖父蘇杲、祖父蘇序,尤其是蘇序。他的母親程夫人被稱為古代三大賢母之一,孟母、岳母記載少,而程夫人流傳下來的事迹不少。
蘇東坡直言不諱:「父老縱觀以為榮,教其子孫者皆法蘇氏。」
眉山蘇家的家風、學風是一股長風,吹向了千家萬戶。
眉山
蘇東坡名氣大,眉山名氣小,但是這些年來,眉山在全國的名氣越來越大。長久不衰的「東坡熱」是其原因之一。中國歷代文人中,蘇東坡是最靈動、最有趣的人物。
他的書法落款常常是:眉山蘇軾。
宋代民謠:「眉山生三蘇,草木盡皆枯。」《歸潛志》雲:「昔東坡生,一夕眉山草木盡死。」似乎日月之精華、天地之靈氣都集於三蘇,導致草木不旺盛。而事實上,眉山這片土地非常肥沃,在成都和峨眉山之間有廣闊的原野,有奔騰的河流。
北宋的眉州轄四縣:眉山、彭山、丹棱、青神。州治在眉山。
眉山城四大姓:蘇、程、史、石。
蘇軾的母親程夫人,「為眉山大姓」。
十幾年間,蘇家出了三個進士,程家出了四個進士。
蘇家祖籍是河北的欒城,有時蘇軾自稱「趙郡蘇軾」。唐武則天時有個宰相叫蘇味道,被貶到益州做長史,他的一個兒子到了眉山,開始在眉山繁衍子孫。
眉山是當時全國三大雕版印刷中心之一,在蜀中居第一。
蘇東坡詩云:「我家江水初發源,宦遊直送江入海。」
又雲:「吾家蜀江上,江水綠如藍。」
再雲:「每逢蜀叟談終日,便覺峨眉翠掃空。」
李白在眉山的故事:鐵杵磨針
眉山地處成都平原的南端,一大片沃土,老百姓一代又一代耕讀傳家,自有一股詩書氣。蘇東坡名句:「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大布指粗布。
眉山城西十余里,有一座鬱鬱蔥蔥的小山,叫作象耳山,古木森森有虎豹。年輕的李白雄赳赳仗劍來到山中,目光百步射人,據說連下山虎都有點怕他。他的佩劍叫龍泉劍,舞得風雨不透。他挺立山頭,長嘯如獅吼。他帶的琴叫孔子琴,相傳是漢末三國時孔門後裔孔融傳下來的。李白的家在綿州青蓮鄉,離眉山不遠,騎快馬只需半天。他家很有錢,他本人的天資又極好,只是有些驕傲,斜眼看人,彷彿他是竹林七賢之一的阮步兵。曹雪芹的好朋友敦誠有詩句:「步兵白眼向人斜。」
李白在眉山象耳山讀書,耐不住寂寞。他跟自己的惰性做鬥爭,卻鬥不過眉山美食美酒的誘惑,酒樓野店處處有,今天一隻燒雞,明天半隻烤鵝,天天醉酒,爛醉如泥。山中求學大半年,連一本《詩經》都沒有讀完。李白灰心喪氣下山,腰間還晃蕩著酒葫蘆。路過一條小溪,他看見一位老婦在溪旁磨一根鐵棒子。李白不解,問她在做啥,老婦說:「我要磨一根繡花針。」李白頗驚異,再問老婦,老婦不回答,只顧磨她手中那根又長又粗的鐵杵。
太陽下山了,眾鳥歸林了,老婦還在磨啊磨。
李白想:這不是愚公移山嗎?在眉山,應該叫愚婆磨杵。

前言/序言
我們一直在尋找絕對的正直與善良,找來找去,找到蘇東坡。他宦海沉浮四十余年,經歷了那麼多事,目睹了那麼多人間邪惡,依然不改初衷。初衷是什麼呢?「奮厲有當世志」,要擔當這個世界,讓世界變得美好。他五十九歲貶嶺南惠州,攜家帶口,陸走炎荒千里,途中寫詩:「許國心猶在,康時術已虛。」在大庾嶺上他仰天長吟:「浩然天地間,惟我獨也正。」
正直的人命中注定是孤獨的嗎?
蘇東坡是中國歷史長河中的強大者,狂風暴雨奈何不了他。臨終前他對三個兒子說:「吾生無惡,死必不墜。」這樣的話令人感到悲涼,惡之花到處盛開。
西方人說,魔鬼比上帝還要原始。
《品中國文人·聖賢傳》:「國與國之間只講利益,人與人之間要講仁義。」
仁義道德並不是孔夫子的發明,它的雄厚基礎在民間,它是人際交往永恆的黏合劑,務農、做工、經商,須臾不可缺。
眉山蘇家的家風,概括起來兩個字:仁、孝。
《論語》:「仁者愛人。」
《中庸》:「仁者,人也。」人不是別的,人就是仁。這裏,顯而易見的是,詞語在提升人性善。
歐陽修說:「蘇家先輩,鄰里稱仁。」
孝是維繫家庭和諧最大的正能量。人在做,人在看。
孝、敬在任何家庭的缺失都是災難性的。
蘇東坡的一生波瀾壯闊,他做人、做事、做官,始終如一。他的價值觀是在眉山形成的,他二十一歲出川趕考,兩次回來丁憂,在家鄉先後待了近二十六年。本書主要探索他在眉山的歲月,追溯到他的曾祖父蘇杲、祖父蘇序,尤其是蘇序。他的母親程夫人被稱為古代三大賢母之一,孟母、岳母記載少,而程夫人流傳下來的事迹不少。
蘇東坡直言不諱:「父老縱觀以為榮,教其子孫者皆法蘇氏。」
眉山蘇家的家風、學風是一股長風,吹向了千家萬戶。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