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16BY141)「基於《現代漢語詞典》的詞長與詞語功能的關係研究」的結項成果。成果內容除去緒論與結論共五章。第一章到第五章,分詞類對長短動詞、長短名詞、長短形容詞、長短副詞、長短介詞、連詞進行差異對比。長短動詞對比了253組、長短名詞174組、長短形容詞114組、長短副詞55組、長短介詞和連詞28組。文中的排序根據詞典的順序進行排列,如第一章長短動詞第一組是「霸-霸佔」,依次類推。對每一組長短詞進行比較的方法採用替換法。即窮盡性的搜集兩者不能互相替換的語境,然後歸類,每一類列出一個例句。差異的歸納從四個方面進行:句法差異、詞彙語義差異、語法範疇差異、韻律差異。韻律差異不運用替換法,直接列出不和諧韻律組配的情況。通過分類比較,指出長短動詞在語法範疇方面個體差異較多。長短名詞的差異主要是句法上的,內部個體差異較小。形容詞的差異主要是句法上的,在詞彙語義方面個體差異較多。副詞、介詞、連詞的差異也主要是句法的,語法範疇上也存在個體差異。作者簡介
高再蘭,1975年生,湖南省岳陽市人,博士,教授,淮北師範大學碩土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現代漢語詞彙、語法、方言學與語言類型學。主持國家級以及省部級項目共7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2項、國家語委語言保護工程項目3項、博士後面上資助項目1項、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大項目2項。在《方言》《外國語》《語言科學》《漢語學報》《漢語學習》《語言學論叢》《修辭學習》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目錄
文章中符號用途的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