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教程主要結合當前職業教育中音樂專業「視唱練耳」課程的教學大綱而編寫,同樣適用於音樂教育、音樂表演專業的本科生或者音樂愛好者以及參加音樂高考的學生。教程具有以下特點: 1 教程中所有視唱與練耳內容均為筆者所著,內容以強調技術性訓練為主要目標,一改國內許多類似教材使用歌曲作為視唱內容的做法。本教程通過系統性的教學進度安排與具體內容設計,重點幫助學習者解決音高關係和節奏的問題,這一方法同法國人亨利·雷蒙恩、古斯塔夫·卡盧利編寫的《法國視唱》思路一脈相承。 2 教程以調號及音高、節奏型、調式、音程、和弦為基本框架,每一課按順序設置了預備練習、視唱、練耳內容。通過大量針對性的練習曲的學習,學生可以達到自如應對複雜音高、節奏的視唱和聽寫的程度。 3 教程中把較為常用節奏的基礎類型、節拍、節奏變體、音高關係、音程、和弦、調性等做了清晰分類,將所有技術點分類的同時做了關聯性排序,構築起系統性邏輯鏈條,使每一課內容的教學目標關聯明確,進度清晰。 4 教程將讀譜、視唱、聽寫「三位一體」呈現,即先通過讀譜快速熟悉音樂技術要素,進而將視唱練習過的內容轉化為聽寫內容,提高讀、唱、寫的效率。作者簡介
王瑞文,青年作曲家,碩士,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作曲專業,現為北方民族大學作曲教師,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 執教以來,主要教授「作曲」「作品分析」「和聲」「復調」「配器」「視唱練耳」「樂理」等課程,在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的教學與研究上有獨到建樹。在《人民音樂》《音樂創作》等核心刊物上發表《施尼特凱主題核心材料分析》《線性敘事思維下的音樂摹寫——評李濱揚室內樂作品》《歷史的銘記深情的呼喚——評析「龍聲華韻」盛禮洪作品專場音樂會》《作曲技術理論優化教學研究》等多篇學術論文。 創作了大量音樂作品,主要有管弦樂作品《陽關》《草原印象》、交響合唱《寧夏詩篇》、民族管弦樂《落墨》《青春塞上》、室內樂作品《蘭亭意象》《悠然時光》《戲舞漢劍》《西北風格合唱組曲》等,其中管弦樂《陽關》獲得寧夏第九屆文學藝術獎音樂創作類二等獎,部分作品在北京音樂廳、中央音樂學院、北京舞蹈學院和寧夏人民劇院上演。 入選國家藝術基金項目——中國交響樂團「青年作曲家培養計劃」、北京市高端技術技能人才協同貫通培養項目、中國文學藝術發展專項基金項目。目錄
第一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