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權威底本 選篇全面 專業註釋 尊重原作
《朱自清散文精選(增訂本)》是在《朱自清散文精選》(2003年版)基礎上做的修訂和增補,增補的原則,除了關注作品的歷史影響和傳播度外,著重選擇能夠體現朱自清人格和文格的篇章,儘可能地涵蓋朱自清散文創作各個階段的代表作,且類型豐富,內容適合學生;根據內容的難易程度,由淺入深地排序,並對個別生僻的字詞做了簡單的註釋或注音;涉及國外的譯名,跟現行通用差異較大的,用腳註做了說明。為了讓讀者直觀地感受朱自清寫作風格的變化,用詞、語氣及標點符號的嬗變,也便於理解文章創作的時代背景,「增訂本」依據「朱自清創作年譜」,于每篇文章后註明了寫作時間,部分「創作年譜」里沒有記錄寫作時間的,標註了發表時間。
《朱自清散文精選(增訂本)》以獲得「國家圖書獎」的《朱自清全集》為底本,最大程度地尊重了原作。
此版本特為中學生課外閱讀製作,書前配有「導讀」,書後附有「知識鏈接」。導讀深入淺出,知識鏈接翔實、實用,可為青少年朋友的閱讀提供必要輔助。
內容簡介
朱自清散文是中國現代散文的典範,是中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必選篇目,也是語文新課標里明確提到的學生閱讀的經典化作家作品。人文版《朱自清散文精選(增訂本)》,以獲得「國家圖書獎」的《朱自清全集》為唯一底本,精選朱自清散文中適合中小學生的經典化程度最高的篇目,涉及朱自清散文創作的全過程,類型豐富,結構全面。並按照學生閱讀能力的進階規律,內容深度編排由易到難。除了對生僻難懂字詞做了專業的注音註釋外,為了讓讀者直觀地感受朱自清寫作風格的變化,用詞、語氣及標點符號的嬗變,也便於理解文章的時代背景,「增訂本」根據「朱自清創作年譜」,在每篇文章后都註明了寫作時間或發表時間;同時輔助有「導讀」和「知識鏈接」,真正實現了原作版本優化與閱讀知識輔導的二合一,是一部編、排、校版本優良的專業性作品。
金句摘抄:
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匆匆》
幻網裡也許織著誘惑;我的依戀便是個老大的證據。
——————————《白水漈》
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
——————————《荷塘月色》
山是青得要滴下來,水是滿滿的、軟軟的。
那是成千成百的螢火。一片兒飛出來,像金線網似的,又像耍著許多火繩似的。
——————————《白馬湖》
海棠的花繁得好,也淡得好;艷極了,卻沒有一絲盪意。疏疏的高幹子,英氣隱隱逼人。
——————————《看花》
湖在山的趾邊,山在湖的唇邊;他倆這樣親密,湖將山全吞下去了。吞的是青的,吐的是綠的,那軟軟的綠呀,綠的是一片,綠的卻不安於一片;它無端的皺起來了。
——————————《春暉的一月》
那微雨偷偷洗去她們的塵垢,她們的甜軟的光澤便自煥發了。在那被洗去的浮艷下,我能看到她們在有日光時所深藏著的恬靜的紅,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與綠。
——————————《歌聲》
等到燈火明時,陰陰的變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夢一般;那偶然閃爍著的光芒,就是夢的眼睛了。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然而年紀大起來了,世界人到底做不成,我要一個故鄉。
——————————《我是揚州人》
「現在」雖不是最好,卻是最可努力的地方,就是我們最能管的地方。因為是最能管的嗎,所以是最可愛的。
——————————《剎那》
但中年人是很膽小的;他聽別人的話漸漸多了,說了的他不說,說得好的他不說。所以終於往往無話可說——
——————————《論無話可說》
自己以外有別人,所以要說話;別人也有別人的自己,所以又要少說話或不說話。於是乎我們要懂得沉默。
你的話應該像黑夜的星星,不應該像除夕的爆竹——誰稀罕那徹宵的爆竹呢?
——————————《沉默》
在平常談話里,敬意和同情似乎比真理重要得多。
——————————《很好》
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號秋實,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現代著名的作家和學者。朱自清的散文成就最高的是敘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代表作品有《綠》《背影》《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兒女》《給亡婦》《春》等。其散文風格素樸縝密、清雋沉鬱,語言洗鍊,文筆清麗,極富真情實感。
精彩書評
名家推薦:
要談五四以來的散文,就不能不提到朱自清。
——林非
朱自清的文體,從我國傳統的散文觀念看,是典型的抒情文體,同時也*具有我國散文的傳統的美學規範。
——佘樹森
目錄
目次
導讀
匆匆
溫州的蹤跡
一「月朦朧,鳥朦朧,簾卷海棠紅」
二綠
三白水漈
四生命的價格——七毛錢
荷塘月色
白馬湖
看花
春
松堂遊記
歌聲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春暉的一月
航船中的文明
白種人——上帝的驕子!
執政府大屠殺記
背影
一封信
懷魏握青君
兒女
我所見的葉聖陶
給亡婦
冬天
擇偶記
買書
初到清華記
蒙自雜記
北平淪陷那一天
我是揚州人
回來雜記
文物·舊書·毛筆
海行雜記
歐遊雜記
威尼斯
羅馬
潭柘寺戒壇寺
南京
說揚州
倫敦雜記
乞丐
房東太太
重慶行記
飛
熱
行
衣
剎那
說夢
說話
論自己
論別人
論無話可說
沉默
很好
論誠意
論做作
論青年
論氣節
論吃飯
寫作雜談
知識鏈接
精彩書摘
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裡①呢?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②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去的儘管去了,來的儘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裡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於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在逃去如飛的日子里,在千門萬戶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麼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麼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痕迹呢?我何曾留著像遊絲樣的痕迹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麼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1922年3月28日
——————————
①原作為「那裡」,舊時「那」(nǎ)同「哪」,疑問代詞。因同時期「那」「哪」(句末語氣詞)並存,為避免混淆、便於閱讀,本書按現代漢語使用規範改為「哪」。
②原作為「象」。
溫州的蹤跡
一「月朦朧,鳥朦朧,簾卷海棠紅」①
這是一張尺多寬的小小的橫幅,馬孟容君畫的。上方的左角,斜著一卷綠色的帘子,稀疏而長;當紙的直處三分之一,橫處三分之二。帘子中央,著一黃色的,茶壺嘴似的鉤兒——就是所謂軟金鉤么?「鉤彎」垂著雙穗,石青色;絲縷微亂,若小曳于輕風中。紙右一圓月,淡淡的青光遍滿紙上;月的純凈,柔軟與平和,如一張睡美人的臉。從簾的上端向右斜伸而下,是一枝交纏的海棠花。花葉扶疏,上下錯落著,共有五叢;或散或密,都玲瓏有致。葉嫩綠色,彷彿掐得出水似的;在月光中掩映著,微微有淺深之別。花正盛開,紅艷欲流;黃色的雄蕊歷歷的,閃閃的。襯托在叢綠之間,格外覺著嬌嬈了。枝欹斜②而騰挪,如少女的一隻臂膊。枝上歇著一對黑色的八哥,背著月光,向著簾里。一隻歇得高些,小小的眼兒半睜半閉的,似乎在入夢之前,還有所留戀似的。那低些的一隻別過臉來對著這一隻,已縮著頸兒睡了。簾下是空空的,不著一些痕迹。
試想在圓月朦朧之夜,海棠是這樣的嫵媚而嫣潤;枝頭的好鳥為什麼卻雙棲而各夢呢?在這夜深人靜的當兒,那高踞著的一隻八哥兒,又為何盡撐著眼皮兒不肯睡去呢?他到底等什麼來著?捨不得那淡淡的月兒么?捨不得那疏疏的簾兒么?不,不,不,您得到簾下去找,您得向簾中去找——您該找著那捲簾人了?他的情韻風懷,原是這樣這樣的喲!朦朧的豈獨月呢;豈獨鳥呢?但是,咫尺天涯,教我如何耐得?我拼著千呼萬喚;你能夠出來么?
這頁畫布局那樣經濟,設色那樣柔活,故精彩足以動人。雖是區區尺幅,而情韻之厚,已足淪肌浹髓而有餘。我看了這畫,瞿然而驚;留戀之懷,不能自已。故將所感受的印象細細寫出,以志這一段因緣。但我于中西的畫都是門外漢,所說的話不免為內行所笑。——那也只好由他了。
1924年2月1日
① 畫題,系舊句。
②欹(qī)斜:歪斜不正。欹,斜。
三 白水漈①
幾個朋友伴我游白水漈。
這也是個瀑布;但是太薄了,又太細了。有時閃著些須的白光;等你定睛看去,卻又沒有——只剩一片飛煙而已。從前有所謂「霧縠霧縠(hú):輕紗的一種,薄如雲霧,故名。」,大概就是這樣了。所以如此,全由於岩石中間突然空了一段;水到那裡,無可憑依,凌虛飛下,便扯得又薄又細了。當那空處,最是奇迹。白光嬗為飛煙,已是影子;有時卻連影子也不見。有時微風過來,用縴手挽著那影子,它便裊裊的成了一個軟弧;但她的手才松,它又像橡皮帶兒似的,立刻伏伏貼貼的縮回來了。我所以猜疑,或者另有雙不可知的巧手,要將這些影子織成一個幻網。——微風想奪了她的,她怎麼肯呢?
幻網裡也許織著誘惑;我的依戀便是個老大的證據。
① 漈(jì):水邊,方言中指「瀑布」。
四 生命的價格——七毛錢
生命本來不應該有價格的;而竟有了價格!人販子,老鴇,以至近來的綁票土匪,都就他們的所有物,標上參差的價格,出賣於人;我想將來許還有公開的人市場呢!在種種「人貨」里,價格最高的,自然是土匪們的票了,少則成千,多則成萬;大約是有歷史以來,「人貨」的最高的行情了。其次是老鴇們所有的妓女,由數百元到數千元,是常常聽到的。最賤的要算是人販子的貨色!他們所有的,只是些男女小孩,只是些「生貨」,所以便賣不起價錢了。
人販子只是「仲買人」,他們還得取給於「廠家」,便是出賣孩子們的人家。「廠家」的價格才真是道地呢!《青光》里曾有一段記載,說三塊錢買了一個丫頭;那是移讓過來的,但價格之低,也就夠令人驚詫了!「廠家」的價格,卻還有更低的!三百錢,五百錢買一個孩子,在災荒時不算難事!但我不曾見過。我親眼看見的一條最賤的生命,是七毛錢買來的!這是一個五歲的女孩子。一個五歲的「女孩子」賣七毛錢,也許不能算是最賤;但請您細看:將一條生命的自由和七枚小銀元各放在天平的一個盤裡,您將發見,正如九頭牛與一根牛毛一樣,兩個盤兒的重量相差實在太遠了!
我見這個女孩,是在房東家裡。那時我正和孩子們吃飯;妻走來叫我看一件奇事,七毛錢買來的孩子!孩子端端正正的坐在條凳上;面孔黃黑色,但還豐潤;衣帽也還整潔可看。我看了幾眼,覺得和我們的孩子也沒有什麼差異;我看不出她的低賤的生命的符記——如我們看低賤的貨色時所容易發見的符記。我回到自己的飯桌上,看看阿九和阿菜,始終覺得和那個女孩沒有什麼不同!但是,我畢竟發見真理了!我們的孩子所以高貴,正因為我們不曾出賣他們,而那個女孩所以低賤,正因為她是被出賣的;這就是她只值七毛錢的緣故了!呀,聰明的真理!
妻告訴我這孩子沒有父母,她哥嫂將她賣給房東家姑爺開的銀匠店裡的夥計,便是帶著她吃飯的那個人。他似乎沒有老婆,手頭很窘的,而且喜歡喝酒,是一個糊塗的人!我想這孩子父母若還在世,或者還捨不得賣她,至少也要遲幾年賣她;因為她究竟是可憐可憐的小羔羊。到了哥嫂的手裡,情形便不同了!家裡總不寬裕,多一張嘴吃飯,多費些布做衣,是顯而易見的。將來人大了,由哥嫂賣出,究竟是為難的;說不定還得找補些兒,才能送出去。這可多麼冤呀!不如趁小的時候,誰也不注意,做個人情,送了乾淨!您想,溫州不算十分窮苦的地方,也沒碰著大荒年,幹什麼得了七個小毛錢,就心甘情願的將自己的小妹子捧給人家呢?說等錢用?誰也不信!七毛錢了得什麼急事!溫州又不是沒人買的!大約買賣兩方本來相知;那邊恰要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