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1 三十年前「漫說文化叢書」開分專題選編之先河,一度風靡中國,新版歸來!
2 以文學為經、文化為緯、兼及思考與休閑的專題散文集,文章好讀、裝幀好看。
3 《讀書讀書》由陳平原主編並導讀,彙集23位名家48篇文章,分享讀書之樂,探討書與人的精神聯繫,賞古今中外讀書人共有之雅事。
4 漫說文化叢書系列封面插畫由2023年美國傳達藝術獎(CA獎)獲獎者、插畫師Stano繪製,叢書書脊「筆寫山河」logo突出「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的文化理念。知名設計師廣島傾心設計,採用中國傳統配色,兼具復古與現代氣息。
5 漫說文化叢書封面使用雅紋白紙,採用擊凸工藝,內文使用JM書紙,紙印精良,久讀不傷眼,久藏不泛黃。閱讀、收藏、贈送皆宜。
6 隨書贈送全文配樂有聲書,沉浸式感受文學的魅力。
內容簡介
《讀書讀書》是一本關於「讀書」「買書」「藏書」這一讀書人共有之雅事的集子,由陳平原選編,收入林語堂、老舍、周作人、王力、葉靈鳳、金克木等23位名家的48篇文章。這些文學史上的名家與讀者分享他們的讀書智慧和獨家心得:魯迅分享兩種讀書方法,林語堂教人怎麼讀書,老舍教人讀什麼書;聊聊讀書人買書、藏書這一「癖好」;探討書店與文化人的精神聯繫,等等。讀書是一輩子的樂事,正因為其樂無窮,才引得一代代讀書人如痴如醉。
作者簡介
陳平原,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現任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2008—2012年任北大中文系主任)、北京大學現代中國人文研究所所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主要研究領域有20世紀中國文學、現代中國教育及學術、中國小說史、中國散文史等。先後出版《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千古文人俠客夢:武俠小說類型研究》《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適之為中心》《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作為學科的文學史》《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晚清畫報研究》《大學何為》《現代中國的述學文體》等著作三十余種。
精彩書摘
重讀之書
葉靈鳳
小泉八雲曾勸人不要買那隻讀一遍不能使人重讀的書。這是一句意味很深長的讀書箴言,也是買書箴言。中國古語所謂書籍「汗牛充棟,浩如煙海」,在機械生產的今日,一個人即使財力和精力都勝任,恐怕也不能讀盡所有的書,買盡所有的書。因此,我們在不十分閑暇的人生忙迫之中,能忙裡偷閒,將自己所喜愛的讀過的書取出重讀一遍,實是人生中一件愉快的事。
讀書本是精神上的探險,儘管他人的介紹與推薦,對於一本書的真實印象如何,總要待自己讀完之後才可決定。有些為一般人所指責的書,自己因了個人的特性或一時的環境關係,竟有特殊的愛好,這正與名勝的景色一樣,臥遊固是樂事,然而親臨其地觀賞,究竟與在遊覽指南之類所得者不同。將讀過的書重讀一遍,正與舊地重臨一樣,同是那景色,同是自己,卻因了心情和環境的不同,會有一種稔熟而又新鮮的感覺。這在人生中,正如與一位多年不見的舊友相逢,你知道他的過去,但是同時又在揣測他目前的遭遇如何。
有人說,與其讀一百部好書,不如將五十部重讀一遍,因為仔細地將已經獲得的重新加以咀嚼,有時比生吞活剝更有好處。但可惜的是,人生太短,好書太多,我們遂終於在顧此失彼之中生活,正如可愛的季辛所慨嘆:
「唉,那些不能有機會再讀一遍的書喲!」
季辛所惋惜的,不僅是可以重讀,而是那少數的可以百讀不厭的書,因為他接著又說:
「溫雅的安靜的書,高貴的啟迪的書:那些值得埋頭細嚼,不僅一次而可以重讀多次的書。可是我也許永無機會再將他們握在手裡一次了;流光如駛,而時日又是這樣的短少。也許有一天,當我躺在床上靜待我的最後,這些被遺忘的書中的一部會走入我彷徨的思索之中,而我便像記起一位曾經於我有所助益的朋友一樣的記起他們——偶然邂逅的友人。這最後的訣別之中將含著怎樣的惋惜!」
在這歲暮寒天,正是我們思念舊友,也正是我們重行翻開一冊已經讀過一次,甚或多次的好書最適宜的時候。
(選自《讀書隨筆》一集,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