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由於邊地往往處於不同國家、不同族群、不同文化傳統的交界之處,邊地的生活景觀和文化景觀與內地相比,具有了某種異質性,這也使得邊地書寫不論對於寫作者還是讀者, 都產生了更大的魅力。興邊富民,邊地舊貌換新顏。相比走馬觀花式的遊記,本書所選的散文更注重邊地的人文記錄、文化書寫,展示中華文化的多元、融合與流動性。 全書共分為五輯。「舊遊」一輯收錄曾經在邊地長時間居住,以回憶的方式描寫邊地的作家的作品;「在地」一輯收錄現在長期居住于邊地,或生長於邊地的作家的作品;「行思」一輯,作者的共同身份是「學者」,他們藉助自身的學識學養,對邊地歷史和現狀進行獨特的考察和沉思;「行色」一輯,收錄外來者的邊地書寫,這一輯最常見的是記游之文;對「舊遊」「在地」兩輯中的很多寫作者而言,邊地已經不再是邊地,而是他們曾經和現在的「家園」,還有一些作品,兼具以上四輯所述特點,歸入「附」一輯。內容簡介
由於邊地往往處於不同國家、不同族群、不同文化傳統的交界之處,邊地的生活景觀和文化景觀與內地相比,具有了某種異質性,這也使得邊地書寫不論對於寫作者還是讀者,都產生了更大的魅力。作者簡介
陳平原,廣東潮州人,文學博士,現為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2008—2012年任北大中文系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第七屆中國語言文學學科評議組成員。2008-2015年兼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講座教授(與北京大學合聘)。曾被國家教委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作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1991);獲教育部頒發的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1995,1998,2003,2009,2013),以及第四屆王瑤學術獎著作獎(2016)、第四屆思勉原創獎(2017)、第十四屆文津圖書獎(2019)等。先後出版《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千古文人俠客夢》《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作為學科的文學史》《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想象都市》《記憶北京》《現代中國的述學文體》等著作三十余種。另外,出於學術民間化的追求,1991-2000年與友人合作主編人文集刊《學人》;2001-2014年主編學術集刊《現代中國》。治學之餘,撰寫隨筆,藉以關注現實人生,並保持心境的洒脫與性情的溫潤。目錄
總序丨陳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