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本書採用項目化教學設計,屬於新興教材的典型形式。
採用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將更多的網路多媒體資源融入教材,更方便學生的自主學習,配套資源包含PPT課件、視頻、習題、思政元素等。
活頁式的設計,融入了教學流程,方便教師開展教學,提高與學生互動和評價的效率。
包含4個現代農業信息化技術典型應用項目,著力打造「現代農業+電子信息應用」沉浸式的教學場景。
內容簡介
本書以模擬電子技術知識為基礎,以電子信息助力鄉村振興為背景,經校企專家深入調研,選擇了4 個典型項目展開介紹,將模擬電子技術的重要基礎知識和技能由淺入深地融入各項目中,注重項目實施流程,同時結合豐富的線上資源,以立體化的形式將「技術」與「產業應用」呈現在讀者面前。
本書適用範圍廣,可作為高等職業院校電類各專業學生的電子技術教材,也可作為相關專業學生的自學參考書或社會人員的培訓教材。
作者簡介
郎朗,中國電子學會會員,國家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裁判長,重慶市科技特派員,重慶市職業教育行業指導委員會委員,現擔任重慶三峽職業學院智能製造學院副院長,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電子信息應用技術、傳感器應用技術、物聯網技術。完成「田間學院助推鄉村振興」獲2021年重慶市教學成果獎特等獎;發表中文核心期刊論文5篇,普刊8篇;主編教材2部,副主編3部;主研2021年重慶市級教學改革研究重大課題1項;主持重慶市級科學研究課題5項;獲得專利授權4項。
冉涌,副教授,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從事電子信息類的教學與科研工作。近5年來,主持重慶市科研項目:面向庫區智慧農業的無線傳感器網路覆蓋問題研究、基於機器視覺的農產品智能檢測與分級關鍵技術研究共2項。另外,主研完成其他省級科研項目:三峽庫區光伏農業大棚應用基礎研究、基於免疫系統機理的無線傳感器網路故障檢測與容錯研究等3項。參与重慶市教委教改課題:嵌入式產品應用開發課程改革、金課理念下的單片機技術與應用開發課程建設與改革等5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基於活動區域的移動無線傳感器網路路由協議》等15篇。獲得實用新型專利授權「一種果蔬多方位視覺檢測裝置」等4項。主編出版高職高專教材《單片機應用技術》等3本,副主編2本。 指導學生參加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獲全國二等獎3項,三等2項。2022年獲重慶市教師教學能力大賽二等獎。
冉涌,副教授,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從事電子信息類的教學與科研工作。近5年來,主持重慶市科研項目:面向庫區智慧農業的無線傳感器網路覆蓋問題研究、基於機器視覺的農產品智能檢測與分級關鍵技術研究共2項。另外,主研完成其他省級科研項目:三峽庫區光伏農業大棚應用基礎研究、基於免疫系統機理的無線傳感器網路故障檢測與容錯研究等3項。參与重慶市教委教改課題:嵌入式產品應用開發課程改革、金課理念下的單片機技術與應用開發課程建設與改革等5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基於活動區域的移動無線傳感器網路路由協議》等15篇。獲得實用新型專利授權「一種果蔬多方位視覺檢測裝置」等4項。主編出版高職高專教材《單片機應用技術》等3本,副主編2本。 指導學生參加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獲全國二等獎3項,三等2項。2022年獲重慶市教師教學能力大賽二等獎。
目錄
項目一 果蔬農藥殘留檢測系統中直流穩壓電源電路的分析與應用
任務 1 1 認識與使用二極體
任務 1 2 整流電路的分析與應用
任務 1 3 濾波電路的分析與應用
任務 1 4 穩壓電路的分析與應用
任務 1 5果蔬農藥殘留檢測儀中直流穩壓電源電路的製作與調試
項目二 簡易電子聽診器電路的分析與應用
任務 2 1 認識與使用三極體
任務 2 2放大電路的分析與應用
任務 2 3 簡易電子聽診器電路的製作與調試
項目三 水果品質無損檢測系統中放大電路的分析與應用
任務 3 1差分放大電路的分析與應用
任務 3 2負反饋放大電路的分析與應用
任務 3 3功率放大電路的分析與應用
任務 3 4 無損檢測系統中放大電路的製作與調試
項目四 光伏農業氣象站中智能追日控制器的分析與應用
任務 4 1集成運算放大器識別與檢測
任務 4 2集成運放的線性應用
任務 4 3集成運放的非線性應用
任務 4 4 光伏農業氣象站中智能追日控制器的製作與應用
前言/序言
電子技術是從十九世紀初開始發展起來的新興技術,在二十世紀發展*為迅速、應用*為廣泛,已經成為科學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掌握電子技術知識和技能是電類專業的基本要求因此,各類高等院校電類和智能製造類專業均開設電子技術或類似課程。同時,隨著我國鄉村振興政策的不斷深化,現代農業領域對電子信息技術高水平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但目前國內現代農業信息化技術典型應用項目化的教材建設仍處於空白狀態。
本書根據教育部制定的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遵循電子技術課程特點和教學要求,以「工學結合、項目引導、任務驅動,教學做一體化」的原則進行編寫。基於項目化教程開發課程的內容,所有項目化教學情境全部來源於現代農業對電子信息技術的實際應用需求。以「果蔬農藥殘留檢測系統中直流穩壓電源電路的分析與應用」「簡易電子聽診器電路的分析與應用」「水果品質無損檢測系統中放大電路的分析與應用」「光伏農業氣象站中智能追日控制器的分析與應用」四個現代農業信息化技術典型應用項目,打造「現代農業十電子信息應用」沉浸式的教學場景。編者在編寫過程力爭做到以下幾點。
(1)編寫的過程注重吸取多家之長,把多年來電子技術教學中的成功經驗和方法融入教材中,理論以夠用為度,加強應用,避免知識的斷層和重複,減少枯燥的理論灌輸。
(2)通過構建具體的工作任務(項目的完成),實施「教、學 做」一體化,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目標。為適應不同專業、不同學時和不同生源水平的教學,教材中除主項目外,可選擇「項目拓展」和「知識拓展」等內容以滿足不同教學對象的需求
(3)注重電子模擬實驗軟體(Multisim 或 Proteus 等)在教學中各個環節的運用,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4)本教材既注重單項技能的學習與訓練,又注重綜合技能的應用與提高,項目的學習與選取由簡到難、循序漸進,儘力做到與實際生產結合與接軌。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重慶海康威視有限公司、重慶智慧農業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大陸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工程技術員的指導和支持,還參考和引用了不少專家及老師的圖片、資料和成果等,在這裏一併致謝
本教材編寫委員會由重慶三峽職業學院的郎朗、冉涌、謝紅秦風元、陳曉琴、龔勝麗,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的肖魚,重慶雲陽職業教育中心的代雲香,重慶萬州職業教育中心的曹玉嫻,重慶海康威視有限公司的向文靜,重慶智慧農業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彭強,新大陸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王傑等組成。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疏漏和不足之處,望各位讀者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