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初期儒墨比較思想研究-以梁啟超、新文化陣營、學衡派為中心 9787522718408 吳曉欣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630
商品編號: 9787522718408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6*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20世紀初期儒墨比較思想研究-以梁啟超、新文化陣營、學衡派為中心
ISBN:9787522718408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
著編譯者:吳曉欣
頁數:283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4086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在梳理梁啟超、新文化陣營和學衡派墨學研究的基礎上重點考察其對儒墨關係的態度,並結合時代環境的特殊性和各自學術立場的不同探討其儒墨比較思想的異同,最後由儒墨的比較擴展到中西文化的比較。梁啟超的墨學研究前後跨越近二十年,其對墨學的態度頗為複雜和多變,這與他不同時期對儒學的認識密切相關。新文化陣營將墨學視為批判封建儒學和引入西學的手段,雖曾激烈批孔非儒,卻沒有徹底否定原始儒學的核心要義。學衡派作為新文化陣營的對立方而存在,但其最終目的並非推翻墨學,而是在捍衛以孔子為中心的傳統文化時也承認墨學的價值。雖然三者的儒墨比較思想有所區別,但在中西文化的融會貫通上達成了共識,這對於新時代傳統與現代、中國與西方關係的處理提供了思想借鑒。

作者簡介

吳曉欣,哲學博士,碩士生導師,湖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中國哲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主持和參与國家級、省部級課題多項。

目錄

緒論
一 選題緣由、研究範圍和對象及選題意義
二 20世紀初期儒墨比較思想研究綜述
三 創新之處
四 研究思路
五 研究方法
第一章 20世紀以前的儒墨比較思想
第一節 儒墨並存:百家爭鳴時期的儒墨關係論說
一 儒家視域中的墨子:孟、荀論墨
二 墨家的非儒與批孔
三 道、法、雜家視野中的儒墨關係
第二節 尊儒抑墨:儒學大一統下的儒墨關係論說
一 兩漢:儒墨並舉、孔墨同稱
二 唐宋:儒學統制、墨學受創
三 明代:墨學盛行、儒學主導
四 清初:儒學專制、墨學低沉
第三節 融墨于儒:墨學復興時期的儒墨關係論說
一 乾嘉墨學復興時期的儒墨比較思想
二 「孔墨相用」說在清代後期的發展
三 「西學墨源」說引發的儒墨、中西比較
第二章 「變」與「不變」:梁啟超的儒墨比較思想及其內在理路
第一節 梁啟超儒墨比較思想的基本概況
一 關於梁啟超學術思想階段的劃分
二 梁啟超儒墨比較的兩個階段
第二節 梁啟超儒墨比較思想的主要內容
一 梁啟超對儒墨之「愛」的比較
二 梁啟超對儒墨之宗教的比較
三 梁啟超對儒墨之「利」的比較
四 梁啟超對儒墨之政術的比較
第三節 梁啟超前後期墨學研究的不同及其成因
一 梁啟超前後期墨學研究之不同的表現
二 梁啟超前後期墨學研究之不同的成因
第四節 以儒為本:梁啟超儒墨比較思想的內在理路
一 關於梁啟超前後期儒墨比較之立場的討論
二 儒墨比較思想中所見梁啟超的儒學立場
三 梁啟超學術思想的演變及其儒學情結
第五節 梁啟超儒墨比較思想之評價
一 梁啟超思想中的「變」與「不變」
二 梁啟超學術研究中的比較方法
第三章 新文化陣營的儒墨比較思想:重審「抑儒」與「反傳統」
第一節 新文化陣營墨學研究熱潮的緣起
一 西方文化的挑戰
二 儒學發展的困境
三 墨學提供的出路
四 前期學者的影響
第二節 新文化陣營墨學研究的關注點
一 救亡圖存的需要
二 批判專制的依據
三 融合西學的前提
四 引入新說的媒介
第三節 新文化陣營儒墨比較的四個維度
一 儒墨立論根基的比較:專制與平等
二 儒墨具體學說的比較:以仁愛和兼愛為例
三 儒墨哲學方法的比較:胡適的「實證主義」研究視角
四 儒墨與西學之關係的比較:背離與契合
第四節 重審新文化陣營的「抑儒」說
一 新文化陣營對「儒學」「孔子」之意涵的分層認識
二 新文化陣營的「還原儒學」說
三 「尊孔復辟」背景下新文化陣營的「反孔非儒」說
第五節 重審新文化陣營的「反傳統」說
第四章 學衡派:新人文主義視域下的儒墨比較思想
第一節 學衡派治墨之概況
一 學衡派墨學研究的背景
二 學衡派墨學研究的代表人物和論著
第二節 學衡派儒墨比較思想的立論根基
一 孔子為中國文化的中心
二 白璧德的新人文主義
第三節 學衡派論儒墨之異同
一 極端派:崇儒抑墨
二 緩和派:儒墨各有所用
第四節 學衡派的「兼愛」詮釋與儒墨比較
一 儒墨難以調和:柳詒徵對墨家兼愛的批評
二 緩和儒墨對立:對孟子批評對象的界定與兼愛之內涵的詮釋
第五節 學衡派論《墨子》要旨及其對中西比附研究思路的批評
一 20世紀初期墨學研究的主流方向
二 學衡派對主流墨學研究方向的批評
第六節 學衡派儒墨比較思想之評價
一 學衡派對墨學的批評:手段而非目的
二 學衡派對新文化運動的批評
三 由「昌明國粹,融化新知」看學衡派的中西文化觀
四 對學衡派「中正之眼光」的質疑
第五章 20世紀初期儒墨比較思想之反思
第一節 儒墨的問題
一 對儒學的態度:殊途同歸
二 對墨學的態度:各有所用
第二節 文化的問題
一 梁啟超:由中西文明「結婚論」到「化合論」
二 新文化陣營:西學的輸入與中西文化相發明
三 學衡派:「昌明國粹」基礎上的「融化新知」
結語 論墨評儒、中西融合:20世紀初期儒墨比較思想的特點及意義
一 20世紀初期儒墨比較思想的基本特徵
二 20世紀初期儒墨比較思想的影響和意義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