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碳減排管理概論(碳達峰碳中和系列教材)》是碳減排管理的入門教材,按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邏輯,從為什麼要實施碳減排管理、碳從哪裡來、如何管理以及管理的影響四個方面展開論述。首先,介紹了氣候變化的事實與根本原因、溫室氣體減排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理論基礎;其次,從區域、行業、企業層面介紹了碳排放的核算理論,以及不同層面碳減排管理的重點;再次,重點介紹了碳減排管理的政策與技術措施,既包括行政命令手段,也包括基於市場的碳稅與碳交易政策;最後,介紹了碳減排管理對社會經濟的影響以及碳中和的實現路徑設計。
作者簡介
劉蘭翠 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長期從事能源環境經濟與二氧化碳減排政策研究。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及青年項目、中澳國際合作項目等,參加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基金國際合作項目、中國清潔機制基金贈款項目等。在Nature Climate Change, Energy Policy, Ecological Economics等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出版中英文專著5部,獲省部級二等獎5項。
劉麗靜 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副教授、特別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氣候-環境協同治理、能源-環境-經濟複雜系統建模等。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和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各1項,作為子課題負責人承擔亞太全球變化研究網路(APN)國際科研項目1項,參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等國家級科研項目多項。在Ecological Economics、 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Climatic Change、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等重要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
目錄
第1章 碳減排管理的由來
第1節 為什麼要實施碳減排管理
第2節 碳減排管理的基本概念與理論
第3節 碳減排管理的必要性與意義
第4節 碳減排管理的對象與基本內容
第2章 碳排放的演變特徵
第1節 全球碳排放的演變特徵
第2節 不同經濟體碳排放的演變特徵
第3節 不同行業碳排放的演變特徵
第4節 不同能源品種碳排放的演變特徵
第3章 碳排放核算
第1節 區域層面碳排放核算
第2節 行業層面碳排放核算
第3節 企業層面碳排放核算
第4章 碳排放的社會經濟關聯機理
第1節 碳排放驅動因素
第2節 碳排放與社會經濟的關聯
第3節 碳排放與國際貿易
第4節 碳排放與城鎮化
第5章 碳減排技術
第1節 主要的碳減排技術
第2節 碳減排工程技術智能預見方法
第3節 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布局分析方法與應用
第6章 碳減排政策
第1節 碳減排政策概述
第2節 碳減排政策分析方法
第3節 碳稅政策評估與模擬
第4節 碳排放交易政策評估與模擬
第7章 碳減排路徑設計
第1節 碳減排路徑分析模型介紹
第2節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進展概述
第3節 碳中和情景設置與參數假設
第4節 碳中和約束下全國碳排放路徑
第5節 實現我國碳中和的啟示
第8章 區域碳減排管理
第1節 區域碳排放達峰研究方法
第2節 區域碳排放特徵
第3節 區域碳排放管理案例
第4節 城市碳排放管理案例
精彩書摘
全球氣候變化深刻影響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是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2015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第21次締約方會議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通過了《巴黎協定》,要求將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之內,並要為把升溫控制在1 5℃之內而努力;同時,在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達峰的基礎上,21世紀下半葉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當前全球氣候變暖正在加劇,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已經升高了1℃,如果各國不加速減排,嚴格執行其自主減排承諾,21世紀末升溫很有可能突破2℃。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是長期的、深遠的,而且很大程度上是災難性的和不可逆的,即使在當前升溫1℃的基礎上額外升溫0 5℃,也可能會造成極端天氣、乾旱和強降水的顯著增加,從而導致與氣候相關的健康、生計、糧食安全、供水、人類安全和經濟增長等方面的風險增加。因此,全球氣候治理迫在眉睫,溫室氣體減排,尤其是以碳中和為關鍵特徵的大規模深度減排,成為世界各國面臨的挑戰,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做出了21世紀中葉實現碳中和的明確承諾。
碳中和背景下的溫室氣體減排是實現碳排放或溫室氣體排放與經濟增長的絕對脫鉤,也就是使保證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碳排放或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下降至固碳技術能夠吸收的碳平衡狀態,使溫室氣體總量在未來30~50年這一相對較短時間內大規模減少。這意味著未來各國需要統籌社會經濟發展與溫室氣體減排的關係,亟須系統科學的碳減排管理來指導碳中和背景下的碳減排,科學規劃與釐清溫室氣體排放與社會經濟之間的複雜關聯關係,進而識別驅動力,綜合研判減排路徑及其對應的減排技術、減排政策及其綜合影響,以科學系統穩定高效有序推進碳中和,避免「運動式」減碳對社會經濟的不利衝擊。
我國人口規模龐大,是遭受氣候變化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同時,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碳排放國,我國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我國政府一直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問題,把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2020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向全世界鄭重宣布,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涉及能源、社會、經濟、技術等多系統的調整,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變革,因此,實施碳減排管理是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必由之路。
碳減排管理是以減緩氣候變化、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為根本目標,綜合運用行政、經濟、技術、法律等手段調控社會經濟發展與溫室氣體排放的關係,實現碳排放與社會經濟、環境保護等的協同發展。這本《碳減排管理概論》教材面向全球實現2℃甚至1 5℃溫控目標,以及我國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重大戰略目標,針對為什麼要實施碳減排管理、碳從哪裡來、如何管理以及管理的影響等碳減排管理的基礎問題進行了系統介紹和研究。
前言/序言
全球氣候變化深刻影響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是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2015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第21次締約方會議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通過了《巴黎協定》,要求將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之內,並要為把升溫控制在1 5℃之內而努力;同時,在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達峰的基礎上,21世紀下半葉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當前全球氣候變暖正在加劇,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已經升高了1℃,如果各國不加速減排,嚴格執行其自主減排承諾,21世紀末升溫很有可能突破2℃。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是長期的、深遠的,而且很大程度上是災難性的和不可逆的,即使在當前升溫1℃的基礎上額外升溫0 5℃,也可能會造成極端天氣、乾旱和強降水的顯著增加,從而導致與氣候相關的健康、生計、糧食安全、供水、人類安全和經濟增長等方面的風險增加。因此,全球氣候治理迫在眉睫,溫室氣體減排,尤其是以碳中和為關鍵特徵的大規模深度減排,成為世界各國面臨的挑戰,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做出了21世紀中葉實現碳中和的明確承諾。
碳中和背景下的溫室氣體減排是實現碳排放或溫室氣體排放與經濟增長的絕對脫鉤,也就是使保證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碳排放或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下降至固碳技術能夠吸收的碳平衡狀態,使溫室氣體總量在未來30-50年這一相對較短時間內大規模減少。這意味著未來各國需要統籌社會經濟發展與溫室氣體減排的關係,亟須系統科學的碳減排管理來指導碳中和背景下的碳減排,科學規劃與釐清溫室氣體排放與社會經濟之間的複雜關聯關係,進而識別驅動力,綜合研判減排路徑及其對應的減排技術、減排政策及其綜合影響,以科學系統穩定高效有序推進碳中和,避免「運動式」減碳對社會經濟的不利衝擊。
我國人口規模龐大,是遭受氣候變化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同時,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碳排放國,我國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我國政府一直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問題,把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2020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向全世界鄭重宣布,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涉及能源、社會、經濟、技術等多系統的調整,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變革,因此,實施碳減排管理是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必由之路。
碳減排管理是以減緩氣候變化、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為根本目標,綜合運用行政、經濟、技術、法律等手段調控社會經濟發展與溫室氣體排放的關係,實現碳排放與社會經濟、環境保護等的協同發展。這本《碳減排管理概論》教材面向全球實現2℃甚至1 5℃溫控目標,以及我國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重大戰略目標,系統介紹和研究為什麼要實施碳減排管理、碳從哪裡來、如何管理以及管理的影響等碳減排管理的基礎問題。
本書由魏一鳴負責總體設計、策劃、組織和統稿,包括8章內容,具體分工如下:第1章由魏一鳴、袁瀟晨、劉蘭翠、劉麗靜、易琛、魏思宜、姜昕暘、劉思妤完成;第2章由魏一鳴、廖華、劉蘭翠、彭瑩、米志付、曹懷術、劉亞男完成;第3章由魏一鳴、劉蘭翠、陳煒明、閆昊本完成;第4章由魏一鳴、梁巧梅、陳煒明、劉麗靜、王偉正完成;第5章由魏一鳴、康佳寧、彭凇、戴敏、紀一卓完成;第6章由魏一鳴、梁巧梅、劉麗靜、張坤、姜洪殿、吉嫦婧完成:第7章由魏一鳴、余碧瑩、趙光普完成;第8章由魏一鳴、唐葆君、陳俊宇完成。魏一鳴、劉蘭翠、劉麗靜進行了全書的統稿及校對工作。本書是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集體智慧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