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一帶一路」建築類大學國際聯盟秘書處組織編寫的《2022「一帶一路」國際大學生數字建築設計競賽作品集》共收錄競賽徵集的94件作品,競賽以「鐵路——架起『絲路』新紐帶」為主題,圍繞鐵路及設施建設與管理、城市更新、建築遺產保護、環境監測等方向,設立了數字化建築設計、數字化結構設計、地理場景建模與表達三個賽題方向。其中數字化建築設計方向作品50件,數字化結構設計方向作品20件,地理場景建模與表達方向作品24件。
本次競賽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國絲路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國際和平文化基金會共同協辦,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G-Global國際秘書處、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協會、絲路國際公益基金、北京和苑博物館、中國企業文化促進會、中國交通運輸協會「一帶一路」物流分會、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建大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中測國際地理信息有限公司、武漢大勢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及「一帶一路」建築類大學國際聯盟成員高校的大力支持和參与。同時,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本土設計研究中心及北京未來城市設計高精尖創新中心對競賽給予特別支持。
競賽以「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培、以賽促融」和有效提升聯盟各成員高校學生的國際創新能力為宗旨,為「一帶一路」建築類大學搭建了科技創新與教育交流平台,積極助力國際化創新型專業人才的培養,引導、促進了相關專業的教育教學改革。
《2022「一帶一路」國際大學生數字建築設計競賽作品集》可供廣大工科院校師生以及建築設計師、結構工程師、城市設計研究者參考。
目錄
前言/序言
為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深入貫徹落實北京市《新時期北京教育對外開放工作規劃(2016-2020)》《北京市「十三五」時期加強國際交往中心建設規劃》和《北京市對接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北京建築大學發起並於2017年10月10日成立了「一帶一路」建築類大學國際聯盟(以下簡稱聯盟)。
目前,來自俄羅斯、哈薩克、波蘭、法國、美國、英國、亞美尼亞、保加利亞、捷克、韓國、馬來西亞、希臘、尼泊爾、以色列等28個國家的74所大學成為聯盟成員高校。北京建築大學作為聯盟主席單位,積極謀划,不斷創新,與成員院校攜手,推動「一帶一路」建築類大學國際聯盟可持續發展。
為培養大學生的科技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大學生科學素養和科研技能水平,增強各國大學生之間的學術和文化交流,促進「一帶一路」建築類大學交流合作,從而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國際化水平,2020年,由「一帶一路」建築類大學國際聯盟發起舉辦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大學生數字建築設計競賽。競賽組委會積極探索常態化疫情防控條件下對外交往新模式,打造「雲競賽」「雲展覽」等系列品牌活動,以「線上十線下」相融合的形式,至今已成功舉辦2020年至2022年三屆大賽。
2022「一帶一路」國際大學生數字建築設計競賽以「鐵路——架起『絲路』新紐帶」為主題,旨在引導各國大學生以「數字化」思維思考鐵路及沿線城市的歷史文脈延續、綜合品質提升與可持續發展,圍繞鐵路及設施建設與管理、城市更新、建築遺產保護、環境監測等方向,運用計算機輔助、虛擬現實、數字孿生、地理信息系統、遙感技術等新技術,設立了數字化建築設計、數字化結構設計、地理場景建模與表達三個賽題方向。
本次競賽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國絲路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國際和平文化基金會共同協辦,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G-Global國際秘書處、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協會、絲路國際公益基金、北京和苑博物館、中國企業文化促進會、中國交通運輸協會「一帶一路」物流分會、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建大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中測國際地理信息有限公司、武漢大勢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及聯盟各高校的大力支持和參与。同時,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本土設計研究中心及北京未來城市設計高精尖創新中心對競賽給予特別支持。組委會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崔愷、挪威工程院院士賈軍波、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第四技術委員會主席Sisi Zlatanova為特聘專家進行指導,共11個國家的24名專家組成三個方向的評審小組,最終評選出獲獎作品。
本屆競賽參賽團隊數量和作品提交數量再創歷史新高,吸引了來自11個國家的45所高校、650餘名師生參与,提交參賽作品百余件。經過三年的探索與發展,競賽的影響力、知名度、專業權威性及參与度與日俱增,已成為國際大學生之間的學術和文化交流盛會。
中國絲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閆立金在賀信中寫道:「『一帶一路』國際大學生數字建築設計競賽為推動線上線下融合式開展教育合作、助力絲綢之路沿線教育協同發展提出了一種新的可能。我們希望通過競賽的持續舉辦,加強絲綢之路沿線各國人文交流、科技合作、產業發展,弘揚『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推動絲綢之路沿線教育領域務實合作。未來,絲路集團將攜手『一帶一路』建築類大學國際聯盟,為絲綢之路沿線各國大學生搭建多元化學術和實踐平台,推動教育科技助力數字經濟發展及人類可持續發展。」
在此,對積极參与和鼎力支持大賽的院校師生及社會各方人士表示衷心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