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以可靠性、重要度相關方法為基礎,研究工程系統中的維修和韌性優化問題。當失效發生時,對其進行機理分析研究有助於了解各個關鍵指標的變化趨勢,找到失效發生的必要條件、失效的關鍵路徑以及影響失效的重要因素,從而提出維修措施來修復系統。失效發生后,對其進行合理的維修決策,以便在最佳的時間來修復失效單元,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統韌性。本書內容對於諸如電網系統、能源系統、交通系統、水利系統等工程系統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能夠深入準確地揭示失效機理,細緻準確地分析系統性能,全面精準地分析韌性模型。並在此基礎上給出有效的優化策略,評估系統性能恢復,提升系統安全保障能力,減少系統事故危機損失,對保障和促進實際工程系統的建設和安全穩定運行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應用價值。 本書可供從事系統可靠性研究的科研人員閱讀,也可供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參考。作者簡介
兌紅炎,男,鄭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人才、河南省青年骨幹教師、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中國運籌學會可靠性分會理事、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工業工程分會理事等,研究方向包括系統重要度理論、複雜網路韌性優化、機械裝備故障診斷及剩餘壽命預測和重要度在基礎設施領域、工程領域的應用,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所提出的綜合重要度計算方法已經被美國SAS系統JMP軟體採用。主持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規劃基金、裝備預研基金、科技部重大專項子課題等,獲河南省自然科學獎、省科技成果獎等,多篇論文獲得河南省教育廳優秀科技論文一等獎。目錄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