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與昆蟲的相互作用 王琛柱 婁永根 9787030740113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科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2,531
商品編號: 9787030740113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6*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植物與昆蟲的相互作用
ISBN:9787030740113
出版社:科學
著編譯者:王琛柱 婁永根
叢書名:植物與生物相互作用研究叢書
頁數:53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4059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比較系統地闡述了植物與昆蟲的相互作用及其協同演化,還對相關知識應用於實際作了總結,不僅反映了國際上昆蟲與植物關係的研究進展,而且集中展示了國內該領域的研究成果。全書分4篇共16章,綜合分析了昆蟲與植物關係的研究歷史、昆蟲與植物相互作用的自然歷史、傳粉昆蟲與植物的關係,重點論述了重要農作物對植食性昆蟲的化學防禦、重要農林害蟲對寄主植物的選擇和適應,從多營養級相互作用的角度闡述了新的研究方向、探討了抗蟲轉基因作物和氣候變化給昆蟲與植物的生態關係所帶來的影響。 本書可作為植物學和昆蟲學及其交叉領域研究生、科研工作者的參考書,同時可為生物學各研究領域的學者提供生物協同演化的新思路。

目錄

第一篇 昆蟲與植物的關係及其演化
第一章 昆蟲與植物關係研究的回顧和展望
第一節 研究歷史:3個階段的劃分
一、植物與昆蟲相互作用和植物抗蟲性研究的緣起
二、昆蟲與植物關係研究3個階段的劃分
第二節 1910~1979年,植物-昆蟲二營養級研究階段
一、昆蟲與植物關係學科體系的形成
二、植物營養物質和次生物質在昆蟲與植物關係中作用的爭論
三、昆蟲與植物「協同演化」假說的提出和爭論
四、電生理技術引發的昆蟲嗅覺和味覺研究的突破
五、植物抗蟲性研究進展
第三節 1980~2002年,植物-昆蟲-天敵三營養級研究階段
一、從二營養級相互作用到三營養級相互作用的拓展
二、植物與植食性昆蟲互作分子機理研究的興起
三、利用生物技術培育抗蟲品種
四、昆蟲化學感覺機制與寄主的專化研究
五、植物與昆蟲相互作用的著作井噴式出版
第四節 2003年至今,組學時代植物與昆蟲分子互作及多物種互作研究階段
一、植物抗蟲性分子機理研究
二、昆蟲對植物的適應性研究
三、多營養級和多物種相互作用研究
四、昆蟲與植物的傳粉生物學研究
五、新的分子生物學技術在提高植物抗蟲性中的利用和挑戰
六、環境變化對昆蟲與植物關係的影響
第五節 總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二章 昆蟲與植物相互作用的自然歷史
第一節 昆蟲與植物擬態關係的早期演化
一、翅斑與偽裝
二、葉狀擬態
三、小結
第二節 古昆蟲與植物的傳粉關係
一、形態結構相關的間接證據
二、孢粉相關的直接證據
三、小結
第三節 總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三章 傳粉昆蟲與植物的關係
第一節 傳粉昆蟲的定義
一、訪花者和傳粉者
二、有效傳粉者
三、傳粉昆蟲的主要類群
第二節 傳粉昆蟲與植物互作演化歷史
一、起源證據
二、協同系統發生
三、傳粉模式多樣性
第三節 傳粉昆蟲與植物的互惠
一、互惠類型
二、傳粉昆蟲與植物的互惠不一定是特化的
第四節 傳粉昆蟲與植物的對抗
一、對抗類型
二、拮抗可成為傳粉昆蟲與植物關係的演化動力
第五節 傳粉昆蟲與植物的協同演化
一、協同演化的定義
二、協同演化的模式
第六節 傳粉昆蟲與植物演化關係的幾個重要科學問題
一、傳粉昆蟲在植物演化中扮演的角色
二、傳粉昆蟲和植物的互惠與對抗的轉變
第七節 總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二篇 植物對昆蟲的化學防禦
第四章 植食性昆蟲取食誘導的番茄防禦及其信號通路
第一節 番茄的直接防禦和間接防禦
一、番茄的直接防禦
二、番茄的間接防禦
三、番茄防禦植食性昆蟲取食的信號通路
第二節 系統素的發現和信號轉導
一、系統素的發現
二、系統素受體的鑒定
三、系統素參与的信號轉導
第三節 茉莉酸的合成和信號轉導
一、茉莉酸的合成
二、茉莉酸信號轉導
第四節 系統素-茉莉酸在番茄的同一信號通路中發揮防禦昆蟲侵害的作用
一、系統素在植物系統抗性反應中的作用依賴於茉莉酸的生物合成
二、系統素在植物系統抗性反應中的作用在於調控受傷誘導的茉莉酸的生物合成
三、茉莉酸是損傷系統抗性反應中長距離運輸的信號分子
四、系統素-茉莉酸信號通路調控植物的抗蟲防禦
第五節 總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五章 水稻對害蟲的化學防禦
第一節 水稻的主要防禦相關化合物及其抗蟲功能
一、水稻初生代謝物
二、水稻次生代謝物
第二節 水稻化學防禦的調控機理
一、水稻害蟲激發子與效應子
二、水稻對昆蟲為害信號的識別
三、早期信號事件
四、信號調控網路
第三節 環境因子對水稻化學防禦的影響
一、生物因子對水稻化學防禦的影響
二、非生物因子對水稻化學防禦的影響
第四節 總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六章 玉米對植食性昆蟲的防禦機制
第一節 玉米的直接防禦
一、丁布類物質
二、萜類物質
三、抗蟲相關蛋白
四、其他玉米抗蟲代謝物
第二節 玉米的間接防禦
一、綠葉揮發物
二、吲哚
三、甲酯類揮發物
四、萜烯類揮發物
第三節 玉米抗蟲響應的調控機理
一、玉米對昆蟲取食信號的識別
二、昆蟲取食誘導的上游信號轉導
三、昆蟲取食誘導的激素信號通路
第四節 總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七章 棉花倍半萜植保素生物合成與抗蟲反應
第一節 棉酚類植保素的生物合成
一、棉酚生物合成途徑
二、棉酚生物合成途徑的調控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