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海成聚-明清灶戶與濱海社會建構 黃國信 葉錦花 李曉龍 等 9787522805955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566
商品編號: 9787522805955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6*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煮海成聚-明清灶戶與濱海社會建構
ISBN:9787522805955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
著編譯者:黃國信 葉錦花 李曉龍 等
叢書名:鳴沙叢書
頁數:34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4054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明初東南沿海地區生活著一群身份複雜的人,他們多以灶為籍、以鹽為業,藉此而成聚落。本書廣泛利用民間文獻,深入理解民眾生活,揭示這一群體生活地區社會演化的基本特徵和邏輯。明中葉以降,市場化進程加速,商業資本開始進入並逐漸主導鹽場經濟。與這一進程相結合,在受海水濃度變化影響的具體社會生活中,鹽頭、鹽灶、宗族、商垣等民間自組織,為了應對朝廷課稅需求,靈活運用朝廷「以籍定役」的制度設計,和王朝國家不斷對話與互動。因此,沿海的商、民、軍、漁、灶等人群不斷地轉化著身份與戶籍,慢慢產生多者合一的宗族和其他社會組織類型,「煮海成聚」,構建出明清東南鹽場地區獨有的社會結構。

作者簡介

黃國信,湖南炎陵縣人,歷史學博士,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暨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兼任中國社會史學會副會長。主要研究方向為明清社會經濟史、歷史人類學。主要著作有《區與界:清代湘粵贛界鄰地區食鹽專賣研究》等。

目錄

緒論 從民間文獻出發重寫鹽場及濱海歷史
第一章 環境與鹽場——基於自然與社會關係的觀察
第一節 9~13世紀海岸線東移與兩淮鹽場的區位選擇
第二節 14世紀以降的黃河改道與兩淮的署灶分離
第三節 10世紀以降廣東的海水鹽度變化與鹽場分佈的空間變遷
第四節 20世紀初廣東的鹽作技術與鹽場管理的轉變
小結
第二章 從「以籍定役」到「民灶不分」——鹽場戶役的演變
第一節 「以籍定役」:明初州縣與鹽場雙重體系下的灶戶制度與實踐
第二節 明中葉以降泰州的民灶糾紛與「區分民灶」
第三節 從人身控制到賦稅控制:明中葉以降泉州灶戶管理模式的轉變
第四節 明中葉以降廣東鹽場「民灶不分」的趨勢
小結
第三章 管理系統從垂直化到屬地化的演變——從國家角度看鹽場的組織與運作
第一節 鹽場管理系統:從垂直管理到屬地管理
第二節 一戶多役的普遍化與鹽場組織的鄉族化
第三節 鹽場秩序中的柵甲與宗族
第四節 場商與鹽場基層組織的變化
小結
第四章 宗族控製鹽場——從社會角度看鹽場秩序的演變
第一節 從灶戶生計到祖先故事——地域社會中鹽場記憶的權力表徵
第二節 遷界與東南鹽場家族的命運
第三節 遷界與鹽場社會結構的演變
小結
第五章 鹽政運作與濱海社會經濟轉型
第一節 鹽法變遷與區域經濟發展
第二節 沿海灶戶與地方動亂
小結
結語 民間文獻、戶籍戶役與鹽場及濱海社會變遷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