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日落 (英)科喬.柯朗 9787500172765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譯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623
商品編號: 9787500172765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6*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帝國日落
ISBN:9787500172765
出版社:中譯
著編譯者:(英)科喬.柯朗
頁數:xxx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4053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英國當代危機的根源是什麼?
★被遺忘的帝國和去殖民化進程如何繼續影響英國乃至全球人民的生活?
★這本書有助於人們了解大英帝國的前世今生,揭露了英國在帝國崩潰之後對獨立國家進行壓迫的醜聞
★闡明了英國在過去幾十年中做過的決定,正是如今導致英國崩潰的根源

內容簡介
《帝國日落》這本書講述了大英帝國結束后,一群富有的英國知識分子、政治家、會計師和律師如何將他們的資本轉移出國、凍結資產、脫手債務的故事。這造成了全球範圍內極度的不平等現象。由於無情的資本家不斷獲利,而英國在非洲、亞洲和加勒比地區的前殖民地的平民陷入了極度貧困。然而,資本主義在世界各地造成的傷害如今也反彈回英國自身,這讓許多英國人感到困惑:他們自己的主權和繁榮去哪兒了?
「去殖民化」不僅僅是一個時髦的流行語,而是過去百年來全球發生的巨大變化之一,但英國——這場混亂戲劇中的主角居然忘了它的存在。本書揭露了英國在帝國崩潰之後對獨立國家進行壓迫的醜聞,作者認為,英國在過去幾十年中做過的決定,正是如今導致英國崩潰的根源。

作者簡介
科喬·柯朗(Kojo Koram)
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法學院講師。在進入學術領域以前,他曾從事社會福利法、青年工作和教學工作,曾為《衛報》《華盛頓郵報》《國家》《異議》《新政治家》和《批判性法律思維》等知名媒體撰稿,是《毒品戰爭與全球膚色線》一書的編輯。出版作品有《帝國的結局:種族主義和英國》。

精彩書評
★本書精彩而生動地描述了將當代英國與其漫長殖民歷史聯繫在一起的思想、法律和經濟手段。
——金史密斯學院政治經濟學教授 威爾 戴維斯(Will Davies)
★這本書太棒了!柯朗清楚而翔實地描述了在「去殖民化」后,英國對前殖民地的經濟依賴與其當下面臨的危機之間的聯繫。
——《全球主義者:帝國的終結與新自由主義的誕生》(Globalists: The End of Empire and the Birth of Neoliberalism)作者 奎因 斯洛博迪安(Quinn Slobodian)
★當今英國Z傑出的年輕思想家之一的傑作既給人以警醒又頗具價值。
——《如果拉丁美洲統治世界會怎樣?南方將如何帶領北方度過21世紀》(What if Latin America Ruled the World? How the South Will Take the North Through the 21st Century )作者 奧斯卡 瓜迪奧拉-里維拉(Oscar Guardiola Rivera)
★如果不讀這本書,你就無法理解英國目前的運作方式。
——弗蘭克 博伊爾(Frankie Boyle)
★這對一個生活在帝國陰影中的國家來說是一種挑戰:直面這段帝國過往吧,否則終有一天會自食其果。
——格蕾絲 布拉克利(Grace Blakeley)
★藉助明確清晰的思維和全球性的視野,柯朗分析了如今英國面臨的困境這本書可謂意義
非凡。
——《漫過南方的浪潮》(Waves Across the South: A New History of Revolution and Empire)作者 蘇吉特 西瓦桑達拉姆(Sujit Sivasundaram)
★這是一份對不受大英帝國所承認的「遺產」的評估——包括境外生產、外包業務和不受限制的企業主權——這些歷史遺留如今正影響著英國,並撕裂著英國人身處的社會結構。在疫情時代,本書是人們必不可少的讀物。
——克里斯蒂娜 弗雷爾(Christina Forrer)
★精彩的安排和豐富的新見解,本書提醒我們,被遺忘的帝國和非殖民化故事如何繼續影響我們在英國乃至全世界的日常生活。
——《阿卡拉》
★對我們歷史的徹底的、文筆優美的理解,巧妙地將英國最近的動亂置於背景之中。
——歐文 瓊斯
★堅定而清晰,它挑戰了你對大英帝國及其遺產的所有認知。這本書應該成為國家課程的一部分。
——埃莉 奧哈根

目錄
第一章  國家 /001
第二章  公司 /035
第三章  邊界 /069
第四章  債務 /107
第五章  稅務 /145
第六章  城市 /183
結語  另有選擇 /209
參考文獻 /237
致謝 /273

精彩書摘
歷史的迴旋鏢效應
如今,線性發展的論述仍被許多持有各種政治傾向的人所廣 泛接受。從馬克思主義學說到自由資本主義,大多數與現代政治 或經濟發展有關的理論都會在一開始談到「英國例外主義」。2 當 人們描述現代資本主義興起的過程時,既會提及中世紀英國村莊 的圈地活動,也會指向工業革命時期那不斷擴張的「黑暗的惡魔工廠」。而當人們論及民主的興起時,會說起英國貴族用大憲章約 束國王約翰,或者談到克倫威爾對國會權力的確立。考慮到這樣的歷史,當人們從英國來到迦納(或任何其他被稱作「第三世界 國家」的地方),那些不平等現象就連孩子都能注意到,卻很容易受到大人的忽視,因為這是新興國家難免要經歷的陣痛。若一個發展中國家由於貧富之間的巨大差異、螺旋上升的主權債務或種族社群間的分歧而四分五裂,這便不是一個經濟、歷史、全球法律結構或帝國遺產的問題了,這完全就是時間問題。上述危機是這些發展中國家走向成熟的必經歷程。有一點我們可以確信,那就是世界各地都在有序地進步。如果英國長期以來一直排在這支隊伍的前列,那麼就沒有必要對其背後發生的事情給予太多關注。
然而,談到英國在 21 世紀的優勢,我們不得不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這種井然有序的歷史圖景是否仍然成立?如今,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正在經歷一場國家危機,並正被內部分裂勢力瓦解。英格蘭和蘇格蘭勢不兩立,村鎮和城市背道而馳,年輕人和祖輩劍拔弩張。當跨國公司貪婪地攫取公共資源時,這個國家的財富正被匆匆轉往海外。資產日益增長的富人本應推動「一 潮起而百船升」的實現。但事實並非如此,一場經濟海嘯席捲了整個國家,致使千家萬戶陷入危機、不公和「有職貧窮」的泥淖。更糟糕的是,所有人都在懷疑舊式民主機構挽救大局的能力——這些機構就是議會、選舉和媒體。人們以為發展會讓世界變得更好,但如今看來,這樣的期冀已經破產。就全球而言,我們正處於一個大分化的新時代,財富不平等的加劇不僅出現在國家之間,還出現在國家內部。當然,這些趨勢並不僅限於英國,但它們對這個島國的衝擊尤為嚴重。
在全球化時代,英國一直是歐洲發達國家中最不平等的國家。英國全國的收入不平等水平不僅高於法國、德國或荷蘭等鄰國,還高於義大利、希臘和葡萄牙等所謂「欠發達」的地中海國家。熱衷於淡化不平等危機的政治家們經常辯稱,儘管英國收入不平等率很高,但自 20 世 紀 80 年代,該比率出現急劇上升以來一直保持穩定。然而,解決方案基金會(The Resolution Foundation) 在 2020 年的一項研究表明,若把收入範圍擴大到不僅包括薪資,還包括每年出售資產所獲的利潤(資本利得) 時,英國本已嚴重的收入不平等在近年的持續加劇下就變得顯而 易見了。當一個人關注的不僅是收入(賺了多少錢),還有財富(所擁有的所有資產的價值)時,情況就更糟了。據評估,英國的財富不平等程度已是所見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兩倍 。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的《2014 年全球財富報告》(Global Wealth Report 2014)強調,英國是唯一一個在 2000 年至 2014 年財富不平等水平上升的西方發達國家。
這種差異不會自行消失。自 2008 年金融危機后,所有人都認為,對英國最富有的 1% 的人口來說,好日子已經到頭了。然而,這種情況非但沒有出現,相反,在金融危機后的 10 年中,英國最富有家庭所持有的財富份額進一步上升,而 50% 的中等收入家庭則目睹了他們在「分一杯羹」環節中所佔份額的下降 。隨著財富和機會被越來越少的人佔有,財政研究所不得不得出結論,目前「以國際標準衡量,英國是不平等的」。 在英國,既有歐洲最貧困的地區,又有最富裕的金融中心,這裏的生活水平越來越由出生的運氣決定,這是歷史的重演。 以上所有統計數據只是整體的一部分。我們可以在夜晚的大巴上看到上面坐滿了趕第一班公交車的工人,種種現象說明了一個真相,那就是近幾十年來,不平等成為一種現實。在就業中心,福利申請者只能獨自摸索複雜的數字系統;另外,那些城市的高樓大廈曾是有保障的市政公寓,為不少家庭提供了住房,而現在這些住房都為大型商業地產公司所有,它們正向勞累過度、生活沒有著落的租戶收取高額費用。如今,把握了 21 世紀先機的「橫跨世界的英國」的概念再度出現,但在那些洋洋得意的標題之下,數百萬英國人生活在物價高昂的城市、去工業化的城鎮和被忽視的農村,他們仍在艱難地維持生計。我們在想象新千年的英國時,它不應是這副模樣。不平衡的經濟狀況早已使得英國忙於應對因社會兩極分化產生的一些問題,
而在此之前,英國認為這些問題是早期國家試圖在世界確立位置的一種標誌。我們被灌輸的是一種線性前進的歷史觀。與其簡單地接受這種形象,不如將其當作「歷史的迴旋鏢」,因為對歷史進 程的軌跡來說,對其更好且更像的類比就是「迴旋鏢」。而原本的 線性前進歷史觀與歷史的實際前進路線並不相符。 「迴旋鏢」這一概念是我從艾梅·塞澤爾(Aimé Césaire)那裡借用來的,他是 20 世紀在帝國研究方面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他曾是一位超現實主義詩人,後來成為政治家,他在家鄉馬提尼克島擔任高級職位時輕鬆地翻譯了莎士比亞。艾梅描述了殖民關係如何受到「迴旋鏢效應」的影響──這意味著在帝國邊緣進的實驗最終會「飛回」其中心地帶。塞澤爾的言論出現在20 世紀中葉,正值「去殖民化」時期。對歐洲而言,這無疑是一種警告——歐洲與殖民世界存在於同樣的生態系統當中,他們在非洲、亞洲和加勒比地區的「實驗室」中所做的政策實驗將會影響歐洲自身的未來。
像迴旋鏢一樣運動的歷史為人們提供了一種新的理念框架,通過這一框架,我們可以審視大英帝國的遺存,這個話題在過去 幾年裡重新激發了公眾的想象力。數十年來,我們一直以為帝國早已成為過去,那個時代雖然離奇,但如今已然時過境遷。然而, 考慮到某種特別文化產物的位置,或某個特殊建築的名稱是否會令人不快——要是大英帝國的結局並非我們需要討論的,那將會怎樣?如果這延伸到我們現今的法律和經濟體系中,而這些體系在國內外造成了巨大的財富差距,那該怎麼辦?我小時候在迦納目睹了種種導致不平等和不安全的因素,要是這些因素不是造成落後局面的深層機制,而是塑造未來世界的后帝國經濟變化的表現呢?當我們審視當今全球經濟、政治趨勢的演變時,發現其中許多趨勢實際處於世界上的落後地區,即前殖民世界中的最發達階段。比如,醫療、交通和教育的外包、私有化和市場化,以及從勞動保護和福利援助的弱化到巨型城市化的趨勢。如今,在我們這個星球上佔據主導地位的超大城市中,經常乘坐飛機的上層人士與數百萬艱難謀生的人生活在一起。其中最大的城市不是在歐洲或北美,而是在非洲和亞洲。開羅或卡拉奇(Karachi) 正處於全球化的前沿,而仍被世界貿易組織列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正成為世界主要經濟強國。然而,儘管上述地方均在 20 世紀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成為大不列顛尼亞的一部分,但這些國家的發展歷程在很大程度上仍不屬於英國政治對話的範疇。在英國,由於人們仍篤信歷史是一條直線的舊觀念,於是犯了這樣一個錯誤:他們忽視了世界自帝國終結以來經歷的多方面變化。當你沒有看迴旋鏢時,它是最危險的,因為你不知道它正在向你飛來。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