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閻崇年史學論集》收錄作者在清史、北京史、滿學研究方面的成果。《滿學卷》結集的文章是作者近三十年來在滿學研究方面的重要文章,其中既有對滿學概念的討論,也有對滿族歷史文化的探究,還有對滿學發展的展望,同時對國外滿學研究狀態也進行了較為系統深入的介紹。其中,多篇文章在國內外學術界曾產生過較大的影響,體現了作者在這一領域的學術思考與學術努力。
作者簡介
閻崇年,北京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著名歷史學家,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北京市政府授予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享受國務院頒發的特殊津貼,獲中國版權事業終生成就者獎。
目錄
《滿學卷》
滿學:正在興起的國際性學科
清入關前滿洲的社會經濟形態
清初滿漢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清初京師旗人社會生活探略
滿洲文化對京師文化的影響
北京滿族的百年滄桑
滿洲神桿及祀神考源
滿洲貴族與薩滿文化
滿洲初期文化滿蒙二元性解析
北京宮苑的民族特徵
清宮建築的滿洲特色
京師八旗都統衙門建置沿革及遺址考察
滿文的創製與價值
《無圈點老檔》及乾隆抄本名稱詮釋
《無圈點老檔》乾隆朝辦理抄本始末
《無圈點老檔》及其乾隆抄本譯研述評
《無圈點老檔》乾隆朝辦理抄本長編
《八旗通志》的史學價值
附錄 《20世紀世界滿學著作提要》序言
後記
精彩書摘
拙著《閻崇年史學論集》,經責任編輯從我發表學術論文中,遴選80篇、附錄5篇,按類組合,分成五卷——《清史卷》(上)、《清史卷》(中)、《清史卷》(下)、《滿學卷》和《燕史卷》,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筆行於此,體會有三。
第一,學習歷史的重要。每個人,從出生到離世,生命時間太短,生活空間太窄,親身閱歷太淺,交往師友太少。怎樣使自己的生命,時間延長到千年、空間拓展到全球、師友延展到人類?一個好辦法,就是讀歷史。人類在自然、社會和自身演進中,興與亡、君與臣、官與民、正與邪、勝與敗、榮與辱、浮與沉、合與分、喜與悲、健與病等,留下記憶,傳給後人。歷史上聖人、賢人、智者、勇者之德功言行,既有成功寶典,也有失敗殷鑒。茹古涵今,知行知止,淡泊寡慾,平滿安流。學習成功者的智慧與修養,鑒戒失敗者的貪婪與驕縱。從歷史中學知識、長經驗、悟智慧、潤品德。
第二,歷史研究的難點。學術研究,難在其始,苦在其中,樂在其後。歷史研究的學術論文,是衡量史學研究者學術水平的重要標尺。一篇具有開創性的論據充分的學術論文,勝過10本平庸之作。學術論文,貴在開創:說別人沒有說過的義理,用別人沒有用過的資料,寫別人沒有濡墨的論著,能夠經得住時間不斷的考問。這才是一篇高水準的學術論文。愚實在不才,卻心嚮往之。
第三,研究歷史的方法。史學是一門科學,需遵循科研路徑。讀書人多算作「士」,許慎《說文解字》「士」雲:「士,事也。數,始於一,終於十,從一從十。孔子曰:『推十合一為士。』」這裏說了讀書、做事的兩個過程:「始一終十」和「推十合一」。我做一個補充,就是「從一貫十」。我治史的體驗是,始一終十、推十合一、從一貫十,這可以譬喻治史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始一終十,就是「博」,所研究專題的視野、史料,要「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階段:推十合一,就是「約」,研究論題的水平,達到創新專精,為前人世人所未發未解。第三階段:從一貫十,就是「通」,如《淮南子》所說,在「四方上下」「往古來今」中求索,亦如司馬遷所說:「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從「博」經「約」到「通」——貫天人、通古今。然而,古往今來,眾多學者,或在「始一終十」時停步,或在「推十合一」時輟止,而能走完上述全程者,稀矣,少哉!是為治史成功者贊言,亦為自己之不才鏡戒!
治史的基本方法,依然是問題、考據、頓悟、論述。
以上贅言,是為總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