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士類稿 徐一士 李吉奎 9787101162387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華書局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305
商品編號: 9787101162387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6*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一士類稿
ISBN:9787101162387
出版社:中華書局
著編譯者:徐一士 李吉奎
頁數:33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4052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一士類稿》是著名掌故大家徐一士的文史掌故著作,記述了晚清時期各界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如標格奇異的學者王閩運、李慈銘與章太炎,文武兩途的左宗棠與梁啟超,在中央或地方掌控實權的大吏或武人陳夔龍、段祺瑞、徐樹錚與孫傳芳,清季紅頂商人胡雪岩,等等。

目錄
瞿序
孫序
謝序
自序
王閩運與《湘軍志》
王閩運與肅順
湘綺樓之今昔
李慈銘與王閩運
李慈銘與周祖培
談章炳麟
第一章炳麟被羈北京軼事
太炎瑣話
太炎弟子論述師說
左宗棠與梁啟超
談柯忞
談陳三立
談廖樹蘅
談隆觀易
談吳士鑒
談陳夔龍
談段祺瑞
談徐樹錚
談孫傳芳
談胡雪岩
壬午兩名醫
吳汝綸論醫
杭州旗營掌故
閹人掘藏事述
周跋

精彩書摘
《一士類稿》:
前稿述章氏民國初年被袁世凱羈留于北京時之軼事。茲更據所聞,續為記述,作前稿之補充。(此次所述,亦聞諸錢玄同先生者為多。)
第一章氏民國三年夏末,由本司衚衕遷入錢糧衚衕新居(房租每月五十四元)后,眷屬未至,甚感寂寞。未幾,其門人黃季剛(侃)應北京大學教席之聘來京。所擔任講授之科目,為中國文學史及詞章學。謁章之後,即請求借住章寓。蓋詞章學教材等在黃覺不甚費力,即可應付裕如。惟文學史一門,其時治者猶罕,編撰講義,為創作之性質,有詳審推求之必要。故欲與章同寓,俾常近本師,遇有疑難之處,可以隨時請教也。黃本章氏最得意之弟子,章亦願其常相晤談,以稍解鬱悶。因欣然許之。不料不數月,而黃突為警察逐出,而章氏因之復有絕食之事。
某日之深夜,黃正在黑甜鄉中。忽有警察多人,排闥直入,其勢洶洶,立促黃起。謂奉廳中命令,前來令其即時搬出此宅。黃愕然問故,警察惟言奉令辦理,催促實行而已。黃謂:「我之寓此,系章先生之好意。縱須搬出,亦當俟天明后,向章先生告別再行。」警察曰:「如使章先生知之,必加阻撓,徒添許多麻煩。故汝宜即搬,不必候見章先生也。」遂不由分說,立將黃氏押出章寓。
黃氏之在章寓,往往早出晚歸,且有時寄宿他處,與章亦非每日必見面。翌日章未見黃,以不知其事,故未以為意也。二三日後,他門人有來訪候者,乘人力車進大門時,門首崗警即作勢欲止之,不顧而人。談次,章曰:「季剛數日不見矣,汝見之否?」經以實告,乃知之。正詫怪間,警察數人入。命來訪者速去,並謂以後不準再來,即引之而出。蓋章之見客自由亦被剝奪矣。章憤恚極甚,謂凌逼至此,尚有何生趣。於是復實行絕食,以祈速死。當其前清被禁上海西牢時,即曾絕食多日,因同囚之難友相勸而止。在龍泉寺時,又曾一度開始絕食。此次絕食之舉,蓋第三次也。
其在京之門人錢玄同等聞之,亟起營救。一面上書平政院申訴;一面往見警察總監吳炳湘,力請解除接見來賓之禁,俾可復食。吳以章又絕食,不便過執,乃許其門人及友朋,無政治色彩者,仍得入見。惟章則絕食之後,態度甚堅。錢等竭力勸解,不之從。穀食悉廢,僅尚飲茶耳。錢等相商,以滋養品(藕粉之類)少許隨時潛入茶內,借稍補救。章氏旋即疑之,怒謂茶不幹凈,此策遂失敗。諸人彷徨無計,而章絕食垂十日矣。
第一章惡袁世凱及其黨類,波及北人北物,時值冬令,北京禦寒之具,多用「白爐子」(燒煤球),若洋爐煙筒之裝置,其時用者尚少。章謂北京之用煤球及「白爐子」,為野蠻人之習俗,摒不用,亦不更謀禦寒之具,惟以傲骨當嚴寒。所居房屋高大,益冷。往見者不敢脫大氅,猶時覺冷不可耐。章既絕食,卧于床。床近窗,窗有破處,尤易為寒風所侵。氣息奄奄,決意待盡,其狀甚悽慘也。而乃絕處逢生,忽有轉機。
某日傍曉,馬敘倫來慰問。略談之後,即告辭。章曰:「我為垂死之人,此後恐不再見,君可稍留,再話片刻。」時章猶勉強能作語也。馬曰:「飢甚,亟須回寓進餐。」章曰:「此間亦有廚房,可令為君備飯,即在此晚餐。」馬曰:「對絕食之人,如何能吃得下!君如必欲留我在此吃飯,最好君亦陪我略吃少許,則我即從命而在君旁進餐。」章稍作沉吟,意似謂可。馬乃曰:「君能略進飲食,甚善。惟絕食有日,不宜太驟,當先啜米湯之類,方無患。」於是章果略飲米湯,自斯遂漸復食,生命得以無恙焉。
馬氏是晚自章寓出,即以章氏復食消息語人。翌日,錢玄同往省視,知所言有徵。章有一銅製歡喜佛像,作人牛相交之形,製作頗精,以六十元得之,常置案頭。錢氏此次往晤,案頭忽不見此物,因問何故藏庋。

前言/序言
《一士類稿》(以下稱《類稿》)是著名掌故歷史大家徐一士的首部文章結集。它於1944年11月由上海古今出版社刊行;同月再版。據說,是書在1948年曾經再版,具體情況不詳。20世紀60年代,台北文海出版社發行、由沈雲龍主編的《近代中國史料叢刊》,刊印了《一士類稿》與另一部掌故文集《一士譚薈》(1945年版)的合集。之後,山西、北京等地的出版社,先後出版了單行本或合編本的《一士類稿》。此次中華書局重加整理,予以出版,也是考慮到它具有豐富史料價值。
徐一士,1890-1971,名仁鈺,字相甫,一士原為筆名。原籍江蘇宜興。其祖徐偉侯(道光丁未進士,與李鴻章為同年,李徐有通家之好)因赴京應試,落籍宛平,後裔遂為北京人。偉侯子致靖暨其子仁鑄等俱為戊戌變法重要人物,政變后遭重譴。致靖弟致愉中舉後分發山東任知縣,攜家屬赴魯,民國二年返京。一士先生於1910年畢業於山東客籍高等學堂,經清廷學部考試,賞舉人出身。一士先生官曆不顯,最高僅在北京政府農工商部礦政司任主事,1928年以後在中國大辭典編纂處任編纂員,迄1955年退休。期間,曾在北平平民大學(新聞系)等高校兼任講師或教授。退休以後,任北京市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后,因曾在香港《大風》雜誌發表有反日內容的文章,在北平被日本佔領軍拘捕,系獄三個月,遭受拷打,經各方人士營救,始得出獄。為維持家口生計,仍繼續撰寫無關時政的掌故文章。
一士先生家學淵源,中西貫通,民初居京后,任《新中國報》編輯,且任「報界同知會」編輯主任。在《新中國報》發表有關近代中國史料文章后,引起知識界注意。刊文既多,影響益大,京、津、滬、寧、港等地報刊紛紛約稿,相繼擔任京、津地區《京津時報》《京報》等報的編輯,任《時報》《大公報》等多家報紙的通訊員,以及《國聞周報》《逸經》《大風》《中和》《古今》等期刊的特約撰述。值得一提的是,從1929年7月至1937年7月的8年時間里,一士先生與他的四兄凌霄,在上海《國聞周報》上連續發表題為《凌霄一士隨筆》(下稱《隨筆》)的掌故文章。這些文章,經台北文海出版社逐篇影印編為四冊,收入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上。20世紀90年代中期,山西古籍出版社引進后加以整理,作為《民國筆記小說大觀》之一出版。一士先生的哲嗣澤昱先生據山西版《隨筆》復加整理,全書120萬字,由中華書局於2018年編為三冊付梓。從1941年開始,一士先生在《中和月刊》連載《近代筆記過眼錄》(下稱《過眼錄》)。文海出版社曾予以影印,收入沈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中,山西古籍出版社則將之整理刊世。《隨筆》和《過眼錄》是著者分別在兩個刊物上連續發表的文章,跡其用意,是想在結束后將文章結集出版,但囿於主客觀條件,未能實現。對於該二書在一士先生身後能整理刊世,非但是先生一人之幸事,對廣大讀者而言,亦未嘗不是一樁快事。
《一士類稿》篇名,顧名思義,是以類相從,將文章按類編排結集。1944年11月初版時,該書校閱者周黎庵(劭)未及序跋,迨同月再版,修訂了初版的若干錯字,同時增加了校閱後記(《周跋》)。不過,未悉出於何種原因,再版時該書雖然收入了《周跋》(及一士先生照片),但是《周跋》二字卻未出現在目錄中。有關《類稿》的出版情況及校閱者對該書的評價,見之於他序、自序及《周跋》,不贅。需要指出的是,據著者自述,書稿原編有三十余篇。但成書後,《類稿》全書正文僅收24篇,其中有一半以上是取自《凌霄一士隨筆》中,其餘各篇,自然是從發布在各報刊的文字中挑選出來的了。《類稿》編輯時,著者所刊文章,當在二百篇內外;若這種估計大體屬實的話,《類稿》所收文章,是刊文中十里挑一。由此說來,所收文章,應是著者認為屬於自己研究的精品。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