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理查三世在英國歷史上一直頗具爭議,他作為暴君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來自托馬斯•莫爾的《理查三世史》。有人認為莫爾的傳記帶有偏見,但作為與理查生活在同時代者,莫爾的描述顯然具有極大的真實性,也代表了當時人的看法和評價。無論如何,這部著作是研究理查三世及其當時英國歷史的不可或缺的珍貴史料,也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重要的人文主義作品,莎士比亞的戲劇《理查三世》就是以莫爾的這本書為藍本的。
內容簡介
理查三世是金雀花王朝的末代國王,也是歷史上頗受爭議的國王。他作為暴君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來自托馬斯•莫爾的《理查三世史》,莎士比亞的著名戲劇《理查三世》即是以它為藍本。
本書主要敘述了理查登上王位及迅速垮臺的過程,是關於這位國王的經典傳記作品,也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人文主義作品。
托馬斯•莫爾以偉大作品《烏托邦》聞名遐邇,而作為同時代親歷者,其所著《理查三世史》成為瞭解理查三世及當時英國歷史的不可或缺的珍貴記錄。
作者簡介
托馬斯•莫爾(1478-1535)是以其偉大的著作《烏托邦》聞名遐邇的。由於被天主教會封為聖人,又稱”聖托馬斯•莫爾”,是英格蘭政治家、作家、社會哲學家與空想社會主義者。
譯者簡介:
夏海濤,畢業于北京外國語大學外語系,《參考消息》原社長兼總編輯,長期從事翻譯工作,除大量短篇譯文外,還譯有多部作品,如《喬治•馬歇爾傳》《太平洋戰爭》等。
目錄
導論
年表
理查三世史
譯名對照表
附錄:莎士比亞借鑒莫爾
精彩試讀
我們現在要描述的幼子理查,在智力和勇氣方面可比肩兩位兄長,但體格和男子氣概遠遜於他們兩人:矮小身材,四肢畸形,駝背,左肩比右肩高很多,相貌醜陋,被稱為好戰的政客就是這個樣子,其他男人則不然。他惡毒、憤怒、嫉妒,從出生就一直倔強任性。據真實的傳說,他的公爵夫人媽媽在生他時難產,不切腹還不能把他生下來,他是雙足先露來到這個世界的(如同人們葬禮時雙足在前一樣),而且,就像謠傳所說的那樣,生下來時就長了牙齒——無論是人們出於仇恨,編造離譜的謠言,還是其他原因,說他甫降人間先天秉性就改了道,以致後來的一生中做了許多違背天性的事情。他在戰爭中絕非一個蹩腳的指揮官,他的性情更適合於戰爭,而非和平。他贏得了各種各樣的勝利,有時將別人推翻,但該勇敢的時候勇敢,該審慎的時候審慎,他從不缺乏有序的安排。人們都稱他慷慨大方,他慷慨饋贈,得到的卻是不牢靠的友誼,為此他樂於在其他地方進行打劫和掠奪而致使他招致扎扎實實的怨恨。
他守口如瓶,深藏不露:氣度卑微,內心傲慢;表面友好,內裡仇視,毫不克制地親吻他想殺掉的人;冷酷,殘忍,並不總是因為邪惡的念頭,但常常是因為野心使然,要麼為保護自己,要麼為加強自己的地位。朋友和敵人的區別對他來講毫無意義:只要能增強自己的優勢,無論誰妨礙他達到目的,他會絲毫不饒恕其性命。正如許多人經常所說的那樣,亨利六世被關在倫敦塔裡,他曾用自己的雙手使勁地擰亨利的脖子,國王並沒有命令他這麼做,甚至都不知道這件事——毫無疑問,如果國王打算做這件事,他會指定別人去幹這屠夫的差事,而不是自己的親兄弟。
——摘自 《理查三世史》第67頁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