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碳金融是基於碳減排管理衍生出的一種新型金融運作體系,是綠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碳金融學(碳達峰碳中和系列教材)》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立足中國碳金融發展現實,系統梳理了碳金融的發展背景、基本概念、理論與運行基礎;釐清了不同碳金融產品與市場的特徵和運作機制;探討了碳金融風險管理及監管體系、國內外碳金融相關立法情況與代表性政策。
作者簡介
唐葆君,北京理工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副院長,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帶頭人,北京理工大學人文學部委員。兼任中國煤炭學會碳減排工程管理專委會副主任、中國優選法統籌法研究會能源經濟與管理研究分會秘書長、「能源經濟與環境管理」北京重點實驗室學術帶頭人等。長期從事綠色與低碳經濟研究,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課題等30餘項;發表論文100餘篇,其中SCI/SSCI收錄60餘篇;主編專著9部;授權專利17項;獲軟體著作權28項;獲省部級獎勵7項、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入選北京市優秀博士論文指導教師等。
王璐璐,經濟學博士,北京理工大學國家安全與發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能源系統低碳轉型、城市低碳發展、碳金融、能源安全等。先後參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面上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冬奧」重點專項課題,在SCI/SSCI等重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多篇。
目錄
第1章 碳金融概述
1 1 碳金融的發展背景
1 2 碳金融的概念界定
1 3 碳金融的發展歷程和現狀
案例 碳金融促進碳減排的成功案例
第 2 章 碳金融學的理論與運行基礎
2 1 碳金融的理論基礎
2 2 碳金融的運行基礎
案例 我國商業銀行的碳金融中介實踐
第 3 章 碳排放權交易體系
3 1 碳排放權交易體系概述
3 2 國際碳市場概述
3 3 中國碳交易體系
案例 北京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運行實例
第 4 章 碳遠期
4 1 碳遠期的概念界定
4 2 碳遠期交易的發展歷程
4 3 碳遠期的運作機制
案例 國際碳遠期合約應用實例
4 4 中國碳市場碳遠期的應用設想
案例 中國(湖北)碳市場遠期交易案例
第 5 章 碳期貨
5 1 碳期貨基本概念
5 2 碳期貨交易的發展
5 3 碳期貨運作機制
5 4碳期貨合約的價格預測
案例 國際碳期貨合約實例
第 6 章 碳期權
6 1 碳期權基本概念
6 2 碳期權交易的發展
6 3 碳期權運作機制
6 4 碳期權的定價及定價模型
6 5 中國碳市場碳期權的應用設想
案例 國際碳期權合約應用實例
第 7 章 碳信貸
7 1 碳信用
7 2 碳信貸、綠色信貸與傳統信貸
7 3 碳信貸發展現狀
7 4 碳信貸運行機制
案例 中國商業銀行碳信貸實例
7 5 碳信貸的應用實例
第 8 章 綠色債券與碳債券
8 1 綠色債券
8 2 碳債券
8 3 中國碳債券的發行設想
案例 中國碳債券產品實例
第 9 章 低碳股票及低碳指數
9 1 低碳股票概述
9 2 低碳股票的交易機制
9 3 低碳股票波動帶來的市場風險
9 4 基於低碳股票的低碳指數
9 5 滬深 300 碳中和指數
第 10 章 碳基金
10 1 碳基金的概念界定與分類
10 2 碳基金市場的運作機制
10 3 中國碳基金市場的發展現狀
案例 中國碳基金實例——政策性碳基金
第 11 章 碳互換
11 1 碳互換概述
11 2 碳互換的基本原理
11 3碳互換的特徵和功能
11 4 碳互換的市場構成
11 5 碳互換的交易制度
11 6 碳互換合約的定價
案例 西班牙與烏拉圭的碳互換
第 12 章 碳金融風險管理
12 1 碳金融風險類型
12 2 碳金融風險測度
12 3碳金融避險工具及方式
案例 碳金融避險活動實例
第 13 章 碳金融監管
13 1 碳金融監管理論
13 2 碳金融監管體系案例
案例 歐盟碳市場增值稅騙稅犯罪及監管應對
第 14 章 碳金融相關法律與政策
14 1 碳金融相關法律
14 2 碳金融相關政策
案例 經典碳金融政策解讀
精彩書摘
應對氣候變化是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動后疫情時代我國經濟綠色復甦的重要動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對我國加速低碳轉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來,碳減排工程和技術的大力發展促使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需求持續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了「大力發展綠色金融」的目標要求,2021 年和 2022 年《政府工作報告》亦將「實施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專項政策,設立碳減排支持工具」「發展綠色金融」列為工作重點,金融市場機制在我國綠色可持續發展進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推動作用。
前言/序言
應對氣候變化是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動后疫情時代我國經濟綠色復甦的重要動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對我國加速低碳轉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來,碳減排工程和技術的大力發展促使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需求持續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了「大力發展綠色金融」的目標要求,2021年和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亦將「實施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專項政策,設立碳減排支持工具」「發展綠色金融」列為工作重點,金融市場機制在我國綠色可持續發展進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推動作用。
碳金融是基於碳減排管理衍生出的一種新型金融運作體系,是綠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碳金融為碳減排相關舉措的實施搭建資金平台,碳金融產品的推出在提升碳交易市場活躍度的同時有效降低了交易風險,其健康有序發展將為我國實現「雙碳」目標提供有力支撐。目前我國的碳金融產品種類較少,中介機構參与度較低,尚未形成合理的定價機制和統一的市場體系。如何構建多元化的碳金融服務體系,使其助力我國實現「雙碳」目標,是當前我國低碳經濟發展過程中亟須解決的問題。
本書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立足中國碳金融發展現實,系統梳理了碳金融的發展背景、基本概念、理論與運行基礎;釐清了不同碳金融產品與市場的特徵和運作機制;探討了碳金融風險管理及監管體系、國內外碳金融相關立法情況與代表性政策。本書共14章。主要內容包括:
第1章碳金融概述。系統梳理了碳金融的發展背景;明晰碳金融的定義、功能、範圍界定和利益相關方;對碳金融發展歷史進程予以回顧,梳理了其在國內外的發展現狀。
第2章碳金融的理論與運行基礎。基於氣候經濟學理論和金融學理論,闡述了碳金融的理論基礎,介紹了碳金融市場的定義及其發展趨勢;從實踐角度出發,對碳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情況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梳理了碳金融中介機構及其服務模式。
第3章碳排放權交易體系。聚焦碳交易現貨市場,介紹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的經濟理論基礎、碳配額分配機制、價格決定過程與影響因素,闡述了碳交易的機制設計,並對比分析了國際主要碳市場與中國碳市場的實踐經驗。
第4章碳遠期。介紹了碳遠期的相關概念與功能,追溯其發展歷程,並對碳遠期合約的組成要素與定價、碳遠期交易的操作與盈虧細節進行了說明;結合國內外實際情況,介紹了碳遠期交易的合約及市場的發展方向。
第5章碳期貨。明確了碳期貨的基本概念、交易原理及功能特點,回顧了碳期貨的發展歷程與現狀,闡述了碳期貨的運作機制,並對碳期貨合約的價格預測方法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第6章碳期權。介紹了碳期權的定義、交易原理、碳期權交易現狀;對碳期權運作機制、碳期權定價模型進行了深入探討;結合國際碳期權合約應用實例,給出了對中國碳市場碳期權應用的設想。
第7章碳信貸。闡述了碳信貸的概念和特點,介紹了碳信用、碳信貸與綠色信貸及傳統信貸之間的關係,從主體和客體兩個方面分析了碳信貸市場的運作機制;介紹了我國碳信貸市場的發展現狀和以碳減排支持工具為代表的激勵政策。
第8章綠色債券與碳債券。闡述了綠色債券的定義、特點和種類,梳理了碳債券的相關概念以及特點;總結了中國碳債券發行的相關政策,為中國綠色債券和碳債券市場的發展提供理論指導和決策支持。
第9章低碳股票及低碳指數。介紹了低碳股票的概念及交易機制,探究了低碳股票波動帶來的市場風險;闡述了基於低碳股票的低碳指數的概念、發展歷程及交易機制;以滬深300碳中和指數(931859)為例介紹了該指數的編製原理及編製方法。
第10章碳基金。梳理了碳基金市場的概念與分類;從組織、投融資、風險控制和退出四個方面闡述了碳基金市場的運作機制;對中國碳基金市場的發展現狀進行了介紹。
第11章碳互換。介紹了碳互換的概念,對碳互換的基本原理、特徵和功能、市場構成、交易制度、合約的定價等進行了介紹;並以西班牙與烏拉圭的碳互換為例,對碳互換的實施過程進行了說明。
第12章碳金融風險管理。明確解釋了與碳金融相關的傳統金融風險,碳排放權供需側波動及氣候變化等引起的多種特殊風險;圍繞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和在險價值測度方法,對碳金融風險的量化方法進行了細緻講解;從碳金融衍生工具和碳市場機制設計的角度分析了碳金融風險規避途徑。
第13章碳金融監管。從傳統金融監管理論入手,結合碳金融和傳統金融監管的異同點,介紹碳金融監管理論的組織體系、內容體系、監管目標和監管原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碳金融監管體系和經驗,總結完善中國碳金融監管的建議。
第14章碳金融相關法律與政策。梳理了碳金融法律理論知識,介紹與展望了國內外碳金融相關立法情況與代表性政策;通過對國內外綠色債券政策的解讀與對比,闡述了國內外碳金融相關政策的異同。
本書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牢把握教材編寫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紮根中國大地、立足中國實踐、總結中國經驗、彰顯中國特色,旨在培養「雙碳」目標需求引領下的管理應用型人才。本書內容緊密聯繫「十四五」規劃綱要等國家大政方針,並將前沿理論與國內外先進實踐經驗相結合,期望使讀者更好地理解和領會碳金融學的理論和方法,並學以致用。
本書由唐葆君教授和王璐璐編著,王翔宇、王崇州、鄒穎、陳俊宇、吉嫦婧、吳鄖、閆睿、林昆本、許沛昀、普若洋、宋宜恬、鄒文靜、楊博、王千姿、祁巾航、郭陽陽共同參与完成。本書是「碳達峰碳中和系列教材」中的一本,總主編魏一鳴教授統一了本系列教材的編寫規範,指導了本書的框架設計,明確了重點章節的主要內容,保證了本書的系統性、科學性及拓展性。本書的編寫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No 71934004)的支持。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的研究團隊對我們的工作給予了關心、支持和鼓勵。向諸位同仁的無私幫助表示誠摯的謝意!
限於我們的知識修養和學術水平,書中難免存在諸多不足之處,誠請同行專家不吝賜教,歡迎廣大讀者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