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製造」在中國的傳播與建構 方帆 978756158806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廈門大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401
商品編號: 9787561588062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5*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德國製造」在中國的傳播與建構
ISBN:9787561588062
出版社:廈門大學
著編譯者:方帆
頁數:21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4037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在借鑒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綜合運用史料分析、符號分析、文本分析、內容分析與深度訪談的研究方法,從傳播學視角對「德國製造」來華歷程中的媒介載體與媒介再現進行意義的提取與解讀,考察中國社會文化環境中「德國製造」這一符號的傳播與意義建構過程。 第一章緒論對相關文獻進行系統分析。在詳盡的文獻研究基礎上,筆者在緒論中對關鍵概念與研究範圍進行界定,並在理論探討的基礎上規劃研究框架。第二章考慮歷史參与意義的解讀與認知的競爭,綜合中德兩方歷史文獻資料中的一手數據,追溯「德國製造」的來華歷史,並梳理其現代與當代的發展歷程,釐清1979年之前「德國製造」在中國的歷史底色。 本書以阿多尼與梅尼結合歐洲文化學派與美國實證學派所提出的現實的社會建構理論為分析框架,分別從客觀社會真實、符號社會真實與主觀社會真實三個角度分析1979年到2019年四十年間「德國製造」這一符號在中國的傳播與建構過程。第三章以時間為軸,對中德兩國官方數據進行分析,還原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在華「德國製造」的客觀社會真實載體,包括制度層面的合作協議與框架、商品貿易以及投資生產活動。第四章與第五章從不同傳播主體的視角出發,分別通過符號分析與內容分析結合文本分析的方法,對以德國企業與中國本土媒體為傳播主體的符號社會真實進行闡釋,解讀其意義的建構路徑。第六章通過深度訪談,從近景與遠景兩個角度考察受眾的主觀認知與解讀。第七章結語部分對全書進行總結,在實證研究基礎上提出媒介與現實的社會建構理論框架的再梳理與再整合,勾勒符號意義的辯證與互動形塑過程,並在反思中對未來研究提出展望。

目錄

1 緒論
1 1 緣起
1 1 1 歷史長河中的「德國製造」
1 1 2 意義與啟迪
1 2 學術史回顧
1 2 1 作為傳播效果的「德國製造」
1 2 2 作為傳播主體的「德國製造」
1 3 建構觀下的傳播理論
1 3 1 從建構主義視角定義傳播
1 3 2 建構主義視角下的傳播學研究
1 3 3 媒介與現實的社會建構
1 4 中國社會語境下的「德國製造」
1 5 研究路徑與方法
2 中國歷史中的「德國製造」:從16世紀末到1979年
2 1 對華貿易萌芽期:不成規模的紡織品貿易
2 2 發展初期:政府參与並引導的貿易與投資
2 3 德據時期:先進技術得到認可,但殖民主義受到反抗
2 3 1 貿易
2 3 2 投資
2 4 戰亂與紛爭時期:平等外交關係下初步形成良好口碑
2 5 新中國成立初期三十年:政府間貿易
2 6 小結
3 作為客觀社會真實的在華「德國製造」
3 1 中德經貿合作與協議
3 2 「德國製造」對華貿易
3 3 「德國製造」在華投資
3 3 1 1979—1992年準備與起步:大眾、西門子等企業進駐
3 3 2 1993—2000年穩步發展:積極亞洲政策刺激企業來華
3 3 3 2001—2019年發展新台階:全球化語境下的新一輪投資增長
3 4 小結
4 作為符號社會真實的在華「德國製造」——企業自塑
4 1 品牌理論視角下的企業自塑符號社會真實
4 2 方法
4 3 實證分析
4 3 1 在準備與起步階段導入認識:現代工業技術提供者
4 3 2 在穩步發展中加深認知:工業化發展的助推者
4 3 3 在新一輪投資增長中尋求認同:連接美好生活與工業發展戰略
4 4 小結
5 作為符號社會真實的在華「德國製造」——媒介他塑
5 1 框架理論視角下的媒介他塑符號社會真實
5 2 方法
5 3 實證分析
5 3 1 媒介框架分析
5 3 2 主題框架分析
5 4 小結
6 作為主觀社會真實的在華「德國製造」
6 1 近景中的「德國製造」
6 1 1 物的歷史敘事
6 1 2 物的現代敘事
6 2 遠景中的「德國製造」
6 2 1 傳統媒體——書中的「隱形冠軍」
6 2 2 社交媒體——微信公眾號中的德國汽車
6 3 小結
7 結語
7 1 「德國製造」的傳播、建構與意義流變
7 1 1 以時間為軸的縱向意義建構
7 1 2 三位一體的互動與對話
7 1 3 媒介通過連接、調節、遷移與融合參与現實的社會建構
7 2 啟示、反思與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 新聞報道樣本列表
附錄2 深度訪談提綱
附錄3 訪談對象信息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