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七章。第一章為導論,簡述了本書的研究背景、研究意義、研究方法及創新點等。第二章為文獻綜述,介紹了相關的經濟學理論研究。第三章至第六章為主體章節。其中,第三章考察了具有異質性購買資格的交易者在買賣和租賃之間的選擇,通過構建一般均衡模型來考察買賣和租賃兩個市場如何相互影響資源配置效率。筆者認為,補貼租賃交易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促進租購併舉並提高整體資源配置效率。第四章通過拓展水平差異化雙寡頭模型,將消費者購買不動產時的離散數量選擇行為納入研究,並以此考察購買額外的不動產對價格、市場結構和總福利的影響。此外,第四章還納入了交易者異質性的避稅成本,從而刻畫了在考慮避稅的可能性之後,交易雙方的理性回應及其對總福利的影響。第五章考察了與不動產配套的周邊資源如何影響異質性交易者的多維選擇,並以教育資源為例分析了競爭性均衡如何同時影響居住和教育兩個維度的資源配置效率。筆者認為,實施差異化的補貼並促進公共資源的均等化有助於在提高市場效率的同時促進教育公平。第六章考察了公租房項目對低收入群體的消費促進作用,並從實證和模擬等角度做了進一步探討並提出了政策建議。第七章為全書的主要結論、政策建議及未來展望。作者簡介
邵小快,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商學院講師,畢業於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獲經濟學博士學位。代表性成果發表于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International Tax and Public Finance、《世界經濟》和《經濟學動態》等學術期刊,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目前的研究興趣包括微觀經濟理論、產業組織、公共財政和國際貿易。擔任《世界經濟》、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等期刊匿名審稿人。目錄
第一章 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