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歷史的經典海戰與武器 (英)查爾斯.金傑 9787514621853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畫報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477
商品編號: 9787514621853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5*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改變歷史的經典海戰與武器
ISBN:9787514621853
出版社:中國畫報
著編譯者:(英)查爾斯.金傑
叢書名:螢火蟲書系
頁數:20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4030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該死的魚雷,全速前進!」(Grab the taffrail, sailor!) 這是美國內戰時期,美國海軍上將法拉格特在莫比爾灣海戰中留下的最為人熟知的名言。
今天,你也將化身一名水兵,趕緊抓住桅杆,我們的海戰簡史之旅即將起航!
現在你已經來到了一個充滿殘酷海戰、傑出指揮官和尖端戰艦的世界。
你將見證:
史詩般的交戰:親歷改變歷史走向的10次經典海戰,從波斯與希臘的薩拉米斯海戰,到扭轉太平洋戰爭戰局的中途島海戰,10張作戰對陣圖,重現各方制敵攻略,感受激戰的劍拔弩張。
扭轉戰局的指揮官:目睹叱吒風雲的海戰指揮官的身影。
曾無堅不摧的海上武器:見證偉大戰艦的前世今生,從公元前8世紀的三列槳座戰船,到超級潛艇的誕生,12張艦艇內部結構透視圖,展現古往今來人類的智慧和雄心。
更有對未來艦艇的暢想。

內容簡介
現在你已經來到了一個充滿殘酷海戰、傑出指揮官和尖端戰艦的世界。你將親歷希波戰爭、尼羅河河口海戰、特拉法爾加海戰、中途島海戰等影響人類歷史走向的經典海戰;還將目睹成功擊潰波斯艦隊的雅典執政官地米斯托克利、被譽為海戰大師的奧斯曼帝國海軍元帥巴巴羅薩·海雷丁、指揮旗艦「勝利」號成功擊敗拿破崙的英國皇家海軍上將霍雷肖·納爾遜子爵等諸多叱吒風雲的海戰指揮官的英勇身影;並見證偉大戰艦的前世今生和未來。
這些海戰中的人、物、事雖然隨著滾滾海水已成往事,但相關記憶則如同潮起潮落永遠不會消失。
「螢火蟲」系列歷史讀物網羅中外歷史發展長河的各個時期,用海量的精美圖片、豐富的一手資料、扣人心弦的歷史故事、業內專家的深入分析、逗趣的主題專欄和輕鬆幽默的文風,帶你領略人類歷史的方方面面。在信息爆炸的當今時代,「螢火蟲」系列圖書將為你點亮紛繁複雜的知識,輕鬆、愉快地捕捉歷史的精彩瞬間!

作者簡介
本書主編是英國未來出版社(Future)的查爾斯·金傑,已編有「螢火蟲」系列之《神秘的瑪雅》《消失的印記》《古埃及法老》等。英國未來出版社成立於1985年,是英國知名出版公司,旗下擁有102個品牌,包含上百種圖書、音像、手機應用(APP)等產品,內容涉及遊戲、電影、攝影、音樂、藝術設計、科普、前沿科技、戶外運動等,並在美國和澳大利亞設有分部。

:譚皓,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專門史專業畢業,歷史學博士。現為天津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近現代中外關係史、中外教育交流史、近代日本人留學中國史。
李東航,天津大學外國語學院翻譯專業畢業,翻譯學碩士,研究方向為口譯。

目錄
槳與和平
8 薩拉米斯海戰
20 希臘戰艦
22 海上作戰
28 羅馬戰艦
30 埃克諾穆斯角海戰
34 阿克提姆海戰
航海時代
38 巴巴羅薩·海雷丁
48 「瑪麗·羅斯」號
50 格拉沃利訥海戰
60 勒班陀海戰
66 軍艦
70 勝利高腳杯
72 尼羅河河口海戰
78 納爾遜和特拉法爾加海戰
92 英國皇家海軍「勝利」號
怒海爭鋒
96 「一戰」前的軍備競賽
102 海軍技術
106 「無畏」號戰列艦
108 正面交鋒
110 日德蘭海戰
115 稱霸海上的戰艦
118 狩獵U 型潛艇
132 中途島海戰
144 萊特灣海戰
148 註定沉沒的「大和」號戰列艦
戰艦未來
159 現代戰艦
170 超級潛艇
180 造艦計劃
194 次世代戰艦

精彩書摘
中途島海戰
扭轉太平洋戰爭戰局的戰役
1942年6月4日上午10時20分,美國在太平洋戰爭中失利。然而,上午10點27分,美國又反敗為勝。在這七分鐘里,戰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太平洋海面上上演了一出美國版特拉法爾加海戰,日本帝國艦隊被美軍全部殲滅,這一戲劇性的結局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也成為2019年電影《決戰中途島》的題材。
1941年12月7日上午,日軍偷襲位於美國夏威夷的珍珠港。日本其實並沒有徵服美國、接管白宮的宏偉計劃,只是想給予美國一記沉重的打擊,致其軍隊癱瘓,為自己爭取到六個月或更長的時間,最終攻佔中國的資源據點以維持戰爭。20世紀30年代,日本匱乏的物資無法滿足其現代化的高速發展。相反,幅員遼闊的中國資源豐富。隨著國內民族主義和軍國主義日益高漲,日本統治者最終在1931年入侵中國。然而,戰爭的走向卻沒有按照計劃發展,日軍不久深陷泥潭,最終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對於日本而言,東南亞各國遍地資源,但隸屬於英國、荷蘭和美國等國。1940年,在德國攻陷法國后,日軍入侵法屬印度支那(現越南),西方列強為此惶惶不安。此前日本一直從美國進口大部分石油和鋼鐵,但自此次入侵后,美國開始限制向日出售軍需品,日本隨之陷入進退維谷的局面。日本深知,若後退一步,做出讓步,就得撤出印度支那,這將顏面盡失、經濟崩盤,最終撤出中國;若繼續向前,則需拿出一份能夠擺脫困境的方案。1941年11月,日本首相近衛文麿辭職,東條英機接任,帶領日本帝國走上了一條不歸路。東條英機是一位極端民族主義者和鷹派人士,認為儘管美國國富兵強,但美軍卻並無鬥志;相反,雖然日本可能在物資上相對匱乏,但擁有一支現代化、訓練有素的海軍,在精神和心理上更勝一籌。於是,偷襲珍珠港的想法應運而生——這將是一次大胆的襲擊,可以一舉擊潰美國太平洋艦隊,為日本爭取寶貴的時間。
偷襲珍珠港是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的主意,他曾在美國學習,學識淵博,反對日本對美作戰。不過,他也認為偷襲之舉雖如賭徒孤注一擲,但也是日本擺脫困境的唯一途徑。美國方面,早在1941年11月27日,美國海軍上將赫斯本德·金梅爾在擔任夏威夷太平洋艦隊司令官時就收到華盛頓的警告,對日作戰迫在眉睫。對此,金梅爾從珍珠港調出了4艘航空母艦中的兩艘,前往中途島和威克島的太平洋前哨,兩個小環礁島瞬間變成了軍事基地;第三艘航空母艦正在進行改裝,第四艘航空母艦已在大西洋服役。於是,在偷襲珍珠港當日,日軍353架飛機從航空母艦上起飛沖向美軍,其中魚雷轟炸機摧毀了美國太平洋艦隊,俯衝轟炸機轟炸了機場。數分鐘內,美軍8艘戰艦全部遭遇襲擊,損失難以估量。不久,又有171架飛機呼嘯而來,停靠在軍港的美軍曾經的艦隊此刻變成扭曲的金屬,熊熊的憤怒之火冒出滾滾濃煙,直衝雲霄;無數士兵當場喪命。而停放在機場的188架飛機被毀,另有159架飛機受損。此外,還有3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和另外3艘艦船遭到襲擊。
日本飛機的飛行高度極低,令目擊者十分震驚。「該死,我甚至能看到他們嘴裏的金牙。」一位軍官說。還有人說:「我們彷彿要被洪水、龍捲風或地震吞沒了。飛機的攻擊如此迅猛有力,人們都傻了眼。」
日本自認成功偷襲了珍珠港,但山本對此頗感失望。他明白,海戰已經發生了轉變——航空母艦取代戰列艦成為頂級的戰艦。儘管日本成功偷襲了珍珠港,但沒能擊中一艘美軍的航空母艦。於是,山本便開始制訂摧毀航空母艦的計劃,認為中途島是制勝的關鍵。但他並不計劃入侵中途島環礁,而是將其作為誘餌。他認為這樣美國將派出航空母艦出擊,那時日本就可派出精英部隊進行突襲,從而將航空母艦等一舉殲滅。
不過,對此日本陸軍卻有不同看法,認為當務之急是聯合海軍鞏固其在太平洋和東南亞的地位。馬來亞、新加坡、荷屬東印度群島、緬甸和美國殖民下的菲律賓都受到了日本快速有力的襲擊,攻勢之猛不免令人驚愕。美、英、荷、澳四國聯合司令部疏於防備,被打得措手不及,更別說應戰了。儘管殺瘋了的日軍似乎是勢不可擋,但迅速恢復的美國武裝部隊,尤其是美國海軍,對日軍而言仍是致命威脅。
與此同時,美國海軍總司令兼海軍上將歐內斯特·金制訂了美軍在太平洋的作戰計劃。他的方法十分明確,圍繞兩個基點展開:第一,不能讓夏威夷淪陷;第二,不能讓澳大利亞淪陷。他命令接替金梅爾的海軍上將切斯特·尼米茲首先要保障夏威夷島與中途島之間的海路安全,這條海路在國際日期線以東,與北美大陸接壤;其次,確保通往澳大利亞的海路暢通無阻。美軍將在斐濟、薩摩亞和湯加群島發起反攻,而後到達索羅門群島、新幾內亞、婆羅洲,如果時間來得及的話,還會到達菲律賓。戰略路線清晰合理。
1942年2月1日,美國海軍開始反擊,對日本統治下的馬紹爾群島的航運和機場發起了一連串的襲擊。雖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但美軍從中吸取很多教訓,繼續反擊。
1942年4月,美軍發動了「杜立特空襲」,16架B-25轟炸機從「大黃蜂」號航空母艦上起飛,轟炸了東京等10個日本城市。雖然此次轟炸並沒有給日本造成太多的物質損失,但卻深深挫敗了日軍的志氣,使其意識到日本並非堅不可摧。這時,日本開始實施山本五十六的計劃,準備在中途島吸引美軍的兵力。
美國航空母艦再次向日軍發起了突襲,1942年5月,雙方進行了第一次規模龐大的交戰。此時的日本想通過入侵和佔領澳大利亞北部新幾內亞的莫爾斯比港以及索羅門群島的圖拉吉島來破壞盟軍的計劃。但美軍破譯了日本的電碼,在得知日軍的行動計劃后,派遣了一支由航空母艦和巡洋艦組成的美澳聯合海軍部隊前去阻止日軍的行動。5月3日至4日,約克城級航空母艦上起飛的美國飛機對剛剛入侵圖拉吉的日軍發起了攻擊,日軍對此感到十分意外。5月7日,日軍在珊瑚海向盟軍海軍發起進攻。
這是雙方使用航空母艦的第一次交鋒,美日軍隊各輸一場,戰況慘烈。5月8日,美軍在雷達屏幕上發現敵機正飛向美國「列剋星敦」號航空母艦和第17特混艦隊,立即派遣野貓戰鬥機出擊攔截。隨後,上午11時13分,瞭望員發現了天空中斑斑點點的敵機。它們越飛越近,其中進攻的魚雷轟炸機分成兩隊,而俯衝轟炸機則向瘋狂躲避的「列剋星敦」號航空母艦俯衝襲來。不過,日軍飛機發現野貓戰鬥機持續輸出的防空火力形成了一道防禦屏障,據指揮日本進攻的島崎茂和中校回憶,「我們似乎無法在轟炸和魚雷襲擊中倖存我們的零式戰鬥機和敵人的野貓戰鬥機不斷地交織、旋轉、俯衝、爬升。爆炸后的飛機碎片從空中墜落下來。」
儘管美軍奮力抵抗,但「列剋星敦」號航空母艦還是被炸彈和魚雷擊中,雖經火力攻擊小組成功修復,但最後還是在一連串的爆炸后遭到摧毀。戰鬥持續到第二天黃昏,雙方的飛機和軍艦都受損嚴重。不過,更重要的是,珊瑚海一戰讓日本人徹底放棄了入侵新幾內亞的計劃。
日軍公認山本五十六上將是一位鼓舞人心、思想開明的指揮官,但他制訂的中途島計劃過於複雜,實屬畫蛇添足。當時,日軍在數量和質量上都處於上風:他們的魚雷轟炸機質量更好,飛行員受過更好的訓練,戰艦也更多。不過,和山本五十六料想的一樣,這種優勢並不會持續多久,這也是日本急於抓住中途島海戰這個黃金機會的原因。日本認為經此一役,美國海軍至少需要六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恢復元氣;在此期間,日本便可進一步擴大防禦圈。山本五十六希望幸運的話,美國能夠與日本求和,而日本則可全身而退,屆時日本便可順利征服中國。
山本五十六的計劃是引誘美國太平洋艦隊參戰,進而將其航空母艦與戰列艦分裂開數百英里,無法守望相助。這樣,日軍就可以攻擊美軍的航空母艦,隨後派遣戰列艦和巡洋艦與美國剩下的戰艦交戰。
日美兩國的情報工作處於天平的兩端,前者差得離譜,後者好得出奇。美軍情報員截獲並破譯了日本海軍的很多情報,對日軍的行動了如指掌。尼米茲上將則基於對情報的分析制定應對措施。他了解到日方有4—5 艘航空母艦,而他只有3艘;但可以把中途島的機場當作一艘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這樣美軍就擁有4 艘航空母艦,在數量上可與日軍抗衡。即使如此,他與日本對決的決定仍很冒險,需要精確計算。
雪上加霜的是,美國海軍上將比爾·哈爾西身體抱恙,主力航空母艦的特遣部隊便缺少了一名指揮官。尼米茲於是安排海軍上將雷蒙德·斯普魯恩斯接任此職。斯普魯恩斯雖然非常有能力,但善於指揮的是巡洋艦,而非航空母艦;此刻只能臨危受命,指揮哈爾西留下的兩艘航空母艦。同時,海軍上將傑克·弗萊徹擔任美國海上作戰的總司令。毫無疑問,這將是一場決定美日兩國命運的海戰。
6月4日,戰鬥開始,日本派遣航空母艦的空軍力量向中途島發起進攻。他們本以為能襲擊環礁上打盹的美國空軍,但是提前知曉日本行動的美方正準備用轟炸機部隊反擊日本航空母艦。不過,美國對日本航空母艦的第一次空襲堪稱災難。美國海軍的重型轟炸機和魚雷轟炸機強強聯手,相繼抵達中途島。但日本海軍操作戰鬥機的技術高超,見狀緊急起飛,輕鬆擊落美軍的飛機。美國魚雷轟炸機連一架日本飛機都沒有擊中,反而大多被日軍擊落。隨後,美軍B-17重型轟炸機登場,雖然距地面只有20000英尺,但還是因為離地過高而無法精準攻擊,沒有擊中任何目標。
若是戰爭就此結束,日本便可贏得這場戰爭乃至整個太平洋戰爭。不過,美國航空母艦的突擊扭轉了戰局。美軍通過無線電情報找到了兩艘日本航空母艦,但剩下的一對無處可尋。美軍指揮官旋即命令全部航空母艦攻擊那兩艘敵艦,但「大黃蜂」號航空母艦的指揮官卻決定前往不同的方向尋找失蹤的敵方航空母艦。他只是出於預感,但事實證明這種預感是完全錯誤的。換言之,在中途島海戰中美方空軍的力量被大大削弱。「大黃蜂」號航空母艦部隊還在朝著錯誤的方向前進,美國現在用兩艘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