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以新中國刑事證據制度發展變化為線索,將新中國刑事證據法學研究分為艱難探索、恢複發展和蓬勃興起三個階段。通過系統梳理和深刻反思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研究成果,本書認為儘管我國刑事證據法學研究在經過兩次啟蒙和一次轉型之後已經呈現出較為繁榮的學術景象,但是在研究思路不盡合理和研究方法較為陳舊的情況下,新中國刑事證據法學研究在理論創新和增長知識方面的作用比較有限。為了推動刑事證據法學的研究創新,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刑事證據法學理論體系,我國亟待推進刑事證據法學研究的再次轉型,通過理論再轉型構建純粹的刑事證據法學理論體系,通過思路再轉型促進刑事證據法學的知識增長,通過方法再轉型實現刑事證據法學的精確解釋。作者簡介
王超,男,河南省羅山縣人。1997年畢業於華東政法學院,獲法學學士學位。1997年8月至2000年9月在山東省青島市人民檢察院從事反貪、公訴工作。2003年畢業於華東政法學院,獲法學碩士學位。2006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現為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證據法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兼任華東政法大學教授、北京市人民檢察院檢察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曾經掛職擔任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主要從事訴訟法學、證據法學、司法制度、反腐敗研究。曾在《中外法學》《政法論壇》《比較法研究》《法學評論》《法商研究》《現代法學》《法學》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獨著《中國刑事證據法學研究的啟蒙與轉型》《排除非法證據的烏托邦》《刑事審級制度的多維視角》《刑事上訴制度的功能與構造》《警察作證制度研究》《刑事訴訟法學習小詞典》,合著《21世紀的中國檢察制度研究》《刑事司法環境研究》《刑事證據的定量分析》《未成年人犯罪訴訟程序研究》《刑事訴訟言詞證據:程序與規則》《(聯合國反腐敗公約〉在中國的貫徹》等,共計20餘部。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司法部等課題10餘項。目錄
第一章 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