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圍繞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建設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高素質幹部隊伍」的任務,結合作者多年從事領導幹部工作的經驗總結和研究成果,從新時代的幹部隊伍如何堪當重任、新時代的領導幹部如何堪當重任、新時代的幹部工作如何堪當重任三個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提煉出做新時代好
幹部切實好用的工作方法,旨在幫助廣大黨員幹部理解報告精神實質,激發其更好扛起新使命的熱情。
作者簡介
曉山,從事黨建和組織工作多年,具有豐富的幹部教育工作經驗和深厚的理論功底,出版「新時代領導幹部之基系列叢書」、《領導方法與領導藝術》等多部著作。
目錄
第一章不能擔當重任的幹部不是新時代的好乾部/
一、沒有政治過硬、適應新時代要求的幹部隊伍,就難以建設中國式現代化/
二、必須始終把新時代好乾部標準作為價值追求和行事準則/
三、必須始終堅持鬥爭精神和增強鬥爭本領/
四、年輕幹部要自覺自愿到基層和艱苦環境中強筋健骨/第二章新時代的領導幹部堪當重任乃是應有之義/
一、既要頂天又要立地/
二、時時處處必須過好政治關廉潔關/
三、本領高強才能成就事業/
四、把工作交給自己,把自己交給組織/第三章新時代的幹部工作必須堪當重任/
一、堅持黨管幹部首要原則/
二、強化系統觀念統籌推進幹部工作/
三、突出政治標準選人用人/
四、堅持事業為上選賢任能/
五、綜合施策激發乾部活力/後記/
前言/序言
幹部,在我國古代與之詞義相近的是官員、官吏。在現代社會,在其他國家有的稱官員、公務員,有政務官員、事務官員之分。在我國,幹部的概念有廣義的,也有狹義的。廣義地說,拿財政工資、從事社會管理的都叫幹部;狹義地說,專指黨政幹部,也就是公務員。黨章明確指出:「黨的幹部是黨的事業的骨幹,是人民的公僕。」這一規定明確了幹部的地位和身份。當幹部就是對黨和人民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就要靠得住、有本事、能擔當。
展開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我們黨之所以在一個世紀的風雨征程中,始終成為引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流砥柱,在眾多答案中,堅持黨管幹部不動搖,注重德才兼備、選賢任能,源源不斷培養和造就堪當時代重任的領導幹部,無疑是一個重要因素。抗日戰爭時期,我們黨「不發槍、不發炮,就發乾部和電報」,黨中央從延安派出大批幹部到敵後工作,建立並不斷發展壯大抗日根據地,深入發動群眾開展敵後游擊戰,一個個黨的幹部就是一個個革命的火種,為全民抗戰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解放戰爭時期,黨中央派出2萬名幹部赴東北,「走出城市,丟掉汽車,脫下皮鞋,換上農民衣服」,深入農村開展土改運動、建立新根據地,為解放東北奠定堅實基礎;徵調53萬名幹部隨軍南下,為有效接管新解放區地方政權提供了有力支撐。新中國成立后,黨中央抽調16萬多名幹部到工業部門,選派大批幹部「備戰備荒為人民,好人好馬上三線」,大力推動國家經濟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們黨鮮明提出幹部「四化」方針,大力培養選拔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幹部,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闊道路,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迹。
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於我們黨正在進行的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立足於黨面臨的「四大考驗」「四種危險」,圍繞培養選拔黨和人民需要的好乾部這條主線,鮮明提出了「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新時代好乾部標準,以及「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信念過硬、政治過硬、責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等一系列要求,這些標準和要求都有一個共同指向,就是為了擔當時代重任。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走過百年光輝歷程的中國共產黨正領導中國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可逆轉地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二十大報告鮮明提出:「我們黨立志於中華民族千秋偉業,致力於人類和平與發展崇高事業,責任無比重大,使命無上光榮。全黨同志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鬥,務必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生逢偉大的時代,施展才幹的舞台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廣大幹部要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努力增強防風險、迎挑戰、抗打壓能力,奮鬥新時代、奮進新征程、擔當新使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