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保障論 唐振宇 9787118127256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國防工業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477
商品編號: 9787118127256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3*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工程保障論
ISBN:9787118127256
出版社:國防工業
著編譯者:唐振宇
叢書名:信息化戰爭工程作戰理論創新叢書
頁數:133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3983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工程保障論》以新時代軍事戰略方針為指導,著眼國家利益拓展、信息科技融合、戰爭形態演變、作戰方式變革、使命任務變化對工程保障的新需求,在「信息化戰爭工程作戰理論」體系下,對工程保障進行重新界定與切割,研究了工程保障主要任務、工程保障基本指導、工程保障方式、工程保障力量、工程保障指揮、工程保障裝備技術及工程保障發展趨勢等反映新時代、新發展、新變化的重點內容,推動工程保障理論創新發展,為具有智能化特徵的信息化局部戰爭工程保障實踐提供理論指導。
《工程保障論》可作為軍隊院校有關工程保障課程教材,也可供部隊指揮員與指揮機關參謀、相關理論研究人員參考。

目錄
第一章 概述
一、工程保障基本概念
二、工程保障主要特點
三、工程保障地位與作用
第二章 工程保障主要任務
一、保障信息作戰
二、保障作戰體系安全穩定與正常運轉
三、保障戰略戰役機動
四、保障海上作戰與維權行動
五、保障海外軍事行動
第三章 工程保障基本指導
一、網信支撐
二、融合一體
三、創新驅動
四、智能高效
第四章 工程保障方式
一、先期預置保障
二、全程隨伴保障
三、立體超越保障
四、網路聯動保障
五、全域機動保障
第五章 工程保障力量
一、工程保障力量構成
二、工程保障力量運用
三、工程保障力量建設發展
第六章 工程保障指揮
一、建立高效的工程保障指揮體系
二、科學實施工程保障籌劃
三、精準實時評估工程保障效能
第七章 工程保障裝備技術
一、工程保障裝備技術發展的新要求
二、工程保障裝備發展的方向與重點
三、工程技術發展的方向與重點
第八章 工程保障發展趨勢
一、工程保障戰略性、全局性、支撐性進一步凸顯
二、新技術、新裝備、新器材對工程保障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
二、工程保障精確化、智能化、無人化程度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工程保障論》:
(一)工程保障創新驅動的要求
工程保障的發展,不僅是其內部矛盾運動的結果,也是外部環境和條件作用的產物。我們要以軍事需求為牽引,以技術創新為支撐,科學確定工程保障創新的目標方向。
一是工程保障要與信息化戰爭相適應。信息化戰爭對工程保障的需求,是工程保障創新的出發點和歸宿,是影響工程保障創新的核心因素。要在探索、認識信息化戰爭的特點及規律的基礎上,研究掌握信息化戰爭工程保障的新特點、新規律,對工程保障的地位、作用、目的、任務有更新、更深刻的認識;對工程保障方式、方法、措施、手段有更新更多的觀點;對工程保障力量建設方向、途徑有更新、更深入的思考。要著眼于作戰的發展變化,發展工程保障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並在工程保障籌劃、重點任務把握、措施運用、保障方式以及力量運用方式、工程兵編組形式等方面尋求新的對策。
二是工程保障要與軍隊轉型相適應。目前是軍隊建設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良好的國際國內環境,為規劃工程保障的長遠發展提供了條件。尤其是軍隊建設要「努力完成機械化和信息化建設的雙重歷史任務,實現我軍現代化的跨越式發展」,決定了工程保障不僅要著眼機械化戰爭的發展,更要著眼信息化、智能化戰爭的影響。在做好機械化戰爭工程保障準備的基礎上,要加快信息化、智能化工程保障建設的進程,加強信息化、智能化工程保障的超前研究,以機械化為基礎,以信息化為重點,以智能化為引領,實現工程保障的跨越式發展。
三是工程保障要與工程技術創新發展相協調。工程裝備和技術是工程保障創新最重要的制約因素。工程保障手段、能力、戰法、任務和工程保障組織指揮,無不受工程裝備和技術的影響與制約。研究工程保障必須立足於既有工程裝備和技術的現狀並著眼近期可能的發展,對部隊工程裝備的種類構成、編製數量、戰術技術性能等進行研究,對其可能提供的工程保障手段和能力得出實事求是的結論,確保工程保障創新的科學性、合理性。
(二)高標準實現工程保障創新
衡量創新的標準有多個,但是對於工程保障創新而言,應在系統性、科學性、實用性和開放性等方面下功夫。
一是力求系統完整。工程保障創新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其系統性體現在工程保障不同方面理論內容和觀點的有機結合上。第一,工程保障創新是機動工程保障、反機動工程保障、防護工程保障、偽裝工程保障、給水工程保障以及工程保障指揮控制理論、工程保障力量建設理論的整體融合。第二,工程保障創新是攻防作戰等不同作戰形式、作戰樣式工程保障的系統組合。第三,工程保障創新是戰略、戰役和戰鬥工程保障的有機結合。
二是積極科學求真。工程保障創新的科學性要求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第一,要有完整的論證、驗證和復證的完整過程,即工程保障的理論創新符合工程保障客觀規律,並能指導工程保障的實踐活動。第二,要有較高的科技含量。工程保障創新必須建立在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高技術之上,對技術的產生、發展以及在工程保障的應用有著廣泛和深入的研究。第三,要體現科學精神,即工程保障創新必須求真務實,開拓創新。
三是具有優良的開放性。工程保障創新是對工程保障認識的階段性理論成果,需要隨著工程保障實踐的發展不斷進步,因而必須具有優良的開放性。第一,在工程保障創新發展的任何階段都要承認其不完善性,積極主動地將一切科學正確的新思想、新觀點納入理論體系中,使工程保障體系不斷發展完善。第二,要看到現有的工程保障體系中某些觀點和內容會隨著工程保障實踐的發展而失去指導作用,要主動及時地更新這些過時的理論內容。

前言/序言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科學的軍事理論就是戰鬥力,一支強大的軍隊必須有科學理論作指導。」「要贏得軍事競爭主動,最需要的是創新,根本出路在創新。」立足新時代,國家利益不斷拓展、信息科技加速變革,世界新軍事革命深入發展,速度之快、範圍之廣、程度之深、影響之大,前所未有。戰爭形態、制勝機理、作戰方式正孕育由量變向質變的巨大變革,這對工程保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新挑戰。機遇與挑戰始終並存,面對新需求,主動適應、迎難而上是唯一選擇,而開拓創新、發展理論是先導工程。基於此,我們在2016年編寫出版《作戰工程保障論》的基礎上,進一步聚焦近年來新變化,研究編寫了《工程保障論》。
本書以新時代軍事戰略方針為指導,以現有工程保障理論為基礎,對工程保障理論重點內容進行了研究,所求不是面面俱到,而是緊緊抓住對工程保障具有重大影響的新變化、新發展,在「信息化戰爭工程作戰理論」體系下,突出前瞻性、引領性、指導性。其主要創新點:一是重新闡述了工程保障概念與內涵,重點釐清與工程支援、工程對抗等概念間的聯繫與區別;二是研究了工程保障在保障信息作戰、保障作戰體系安全穩定、保障戰略戰役機動、保障海上作戰與維權以及保障海外軍事行動等方面的任務新拓展;三是提出網信支撐、融合一體、創新驅動、智能高效等反映信息化聯合作戰工程保障新情況、新發展的指導性規律;四是基於軍民融合發展戰略,論述了工程保障專業力量和軍地工程保障力量運用方式;五是構建了軍民一體、上下銜接、簡捷科學的戰略、戰役、戰鬥工程保障指揮體系;六是基於戰爭形態、作戰形式、使命任務對工程保障裝備技術的新要求,闡述了工程保障裝備與工程技術發展的方向與重點。
軍事理論貴在創新、難在創新。在科學技術變革周期、武器裝備研製周期、戰爭形態演變周期越來越短,時代發展變化越來越快、越來越劇烈時,本書也僅是對工程保障未來發展的嘗試和探索,以期推進工程保障理論創新,指導工程保障實踐。本書編製體制主要依據截止至2020年4月。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