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非地點」指的是因人或物的流動加速而產生的必備設施(如高速公路,火車站,機場等),以及交通工具本身,同時也包括大型酒店、超市等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它存在,但不作為任何有機社會的庇護。「非地點」不同於現代性社會中個體聚集而產生社會化的地點,「非地點」中有著超現代性的空間特性,通過某種象徵性的契約關係,人們在「非地點」中表明身份而又獲得隱匿性的存在。作者通過對現代城市中這一地點的觀察和描述,提出了「非地點」的概念,進一步理解當下人類學和田野研究的一些側重點。作者簡介
馬克·奧熱(Marc Auge),生於1935年,法國當代著名人類學家。受列維-施特勞斯、塗爾千和莫斯的影響,其著述從經濟、旅行、電影、攝影、社交網站、城市景觀等角度切入當代日常生活,關注城市空間與人和歷史的關係。重要著作有《非地方:超現代性人類學導論》(Non—Lieux:Introduction a une onthropologie de la surmodernite)、《重返地鐵》(Le metro revisite)等。目錄
緒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