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長久以來在主流的哲學史敘事中,謝林哲學都被過於簡單地看作是通往黑格爾的「絕對精神」體系的一個「階梯」,而青年時代謝林本人充滿冒險氣質的哲學探索卻被忽略了。本研究以「自我意識」問題為切入點,深入地剖析了謝林前期的先驗哲學以及從康德經費希特到謝林的德國唯心論哲學的內在演進之軌跡。謝林的先驗哲學是一種先驗存在論,它的基礎並不是通常意義的自我意識,而是一種前意識的先驗自我,它具體表現為一種作為被動綜合的前意識自我活動,一種自我感覺。本研究承繼了20世紀德國先驗存在論的思想傳統,特別專註于探索為人類個體性經驗提供根據的前意識先驗自我的動態結構,並依託前期謝林豐富的思想資源,開闢出了先驗哲學的新路向。作者簡介
倪逸偲,1994年生,江蘇通州人。復旦大學哲學學士,北京大學哲學博士,曾受德國「巴登—符騰堡」基金會與國家留基委資助赴德國圖賓根大學哲學系聯合培養兩年。現為浙江大學哲學學院與外國哲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德國古典哲學與近代哲學。近年來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德國《現象學研究》、法國《現象學年鑒》與《哲學研究》《學術月刊》等國內外高水平刊物上以中、英、德文發表論文十余篇。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與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資助項目各一項。獲2021年北京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2022年北京市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2021年浙江大學優秀博士后專項資助獎與2022年浙江大學哲學學院優秀博士后獎。目錄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