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1 《呂氏春秋》:洋洋二十萬言,堪稱先秦最考究的文字。這是先秦時期中華民族創作出來的最好的文字之一,是那個時代的思想結晶。《呂氏春秋》書成之後,呂不韋曾懸賞千金求改一字而不得。
2 《呂氏春秋》:有「雜家」之名,又有堪稱先秦時代百科全書之實。上應天時,中察人情,下觀地利,「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
3 根據史實可以大胆推斷:《呂氏春秋》是與青少年秦王嬴政成長而成熟相伴左右的秦的治政重典。作為先秦時期唯一一部可知道確切寫作年代的書,同時又是一部相對而言被忽視了太久的先秦典籍。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把它與《周易》《春秋》《國語》《離騷》等相比並,看作「倜儻非常之人」所作的重要著作。高誘稱它「大出諸子之右」。但「歷代沒有深入研究此書者」。
4 《呂氏春秋》的詩筆記:以探索創新的現代詩歌方式呈現的白話譯文。既注重保有典籍的原汁原味,又具有現代詩歌的韻律和美感。有韻味,有回味。方家作序,開卷有益,掩卷有得。
內容簡介
作為先秦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之一,身為秦相,呂不韋召集門下賓客儒士集體編撰的《呂氏春秋》,二十余萬言,以為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致力於把在秦國實行的政策理論化,作為未來的統一的秦帝國的治國綱領。在這個意義上,《呂氏春秋》的出現正是適應了秦國統一天下的需要。——這也是結合「執一」「不二」兩節(《呂氏春秋 · 審分覽第五》)而命名本書的原因。
本書雖然是「詩筆記」的形式,翻譯仍是逐字逐句地進行的,致力於確保以詞達意;保持相對合理的自有見解,同時在遣詞用句上儘可能地體現現代詩文的考究、格律和氣韻;在正視其時代局限性的同時,為發掘、展現這樣一部2000多年前先秦典籍的現代意義而努力。
如果詩句足夠精緻和貼切,那麼甚至會有助於現代讀者體會到2000多年前志在實現華夏大一統的中華民族的豪士英傑們勢在必得的氣勢和雄心、格局和感情,甚至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們的脈搏和心跳、呼吸和情緒。我們甚至祈望,這樣的詩句能夠告慰徘徊于中華民族第一個大一統巔峰之上的英靈,並得到他們的認可,乃至祝福。
作者簡介
扎希,為筆名。博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高級編輯、高級記者。
在《人民日報》《求是》《光明日報》《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學習與研究》和《詩刊》《草堂》等報刊雜誌發表哲學、(國際)政治、理論、言論、詩作及新聞報道數百萬字。出版專著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