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在地震災害期間,作為一部關於中醫應對地震災害的醫學專著,為災區群眾提供準確詳實的中醫應對地震災害的方案,幫助災區群眾行之有效地防疫防災,提高衛生意識,減少災后疫情暴發。同時對疫區醫療人員提供中醫學專家共識,指導臨床工作。可以產生較好的社會效益及經濟利益。在災后對書籍內容進行進一步完善,可以更加完整地呈現中醫千年來應對災害的歷史成果和未來展望。2022年9月5日12時52分,四川甘孜州瀘定縣發生6 8級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截至9月11日17時,地震已經造成93人遇難。地震導致11余萬人受災,5萬余間房屋損壞,道路、通信、電力、水利等基礎設施不同程度受損,誘發多處滑坡、崩塌、堰塞湖等次生災害。
為響應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災情「要求把搶救生命作為首要任務,全力救援受災群眾,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的重要指示,出版社啟動衛生應急儲備機制,由劉清泉教授牽頭,組織北京、四川、雲南、河北、河南多地中醫學專家團隊組成編委會,與出版社共同策劃編寫完成一部關於地震災害后常見疾病中醫應對策略的著作《地震災害疾病中醫藥防治手冊》,為災區人民的健康宣教、中醫藥工作者給予及時指導和幫助,科學理性地做好疾病預防和災后恢復工作。
作者簡介
劉清泉,男,56歲,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中醫急診分會主任委員。主持並參与部級以上課題10餘項,發表論文50餘篇,主編或參与編寫專著多部。主持並參与編著新世紀全國普通高等教育中醫院校規劃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規劃教材、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規劃教材、北京中醫藥大學特色教材《中醫急診學》、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十二五」規劃教材《中西醫結合急救醫學》、衛生部「十二五」規劃教材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教材《中醫急重症學》。 崔應麟,男,1963年10月生,主任醫師,教授,醫學碩士,河南省中醫院業務院長,河南省中醫醫院管理委員會委員、醫療組組長,河南省睡眠研究會理事長,河南省中醫腦病委員會主任委員,河南省防治SARS專家組成員,河南省防治艾滋病專家組成員,河南省防治禽流感專家組成員,中華中醫藥學會急診分會委員,中國睡眠研究會中醫分會常務委員,河南省防治「非典」醫療專家組成員。主要從事中醫腦病及中醫急症的臨床研究,開展了綜合療法治療腦出血的研究,其中,主持完成的「醒腦灌腸液治療急性腦出血性昏迷的研究」獲2000年度河南省中醫藥科技進步成果一等獎。主持完成的「卒中單元臨床應用」 2011年河南省教育廳科技成果一等獎、河南省科技廳科技進步二等獎。 張曉雲,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主任中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中醫急症醫療中心副主任,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科學會委員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熱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從事醫療、教學、科研一線工作24年。擅長於應用中醫藥、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心腦血管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發表論文16篇。作為主研人員先後參加國家課題3項,部省級課題5項,國際合作項目1項的研究工作。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四川省衛生系統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四川省名中醫。 梅建強,男,1962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河北省名中醫,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河北省中醫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重點專科、重點學科河北省中醫院急診科學科帶頭人,河北省中醫藥學會首屆「白求恩式好醫生」,世界中醫藥聯合會急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民族醫藥學會急診醫學分會常務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急診分會常委,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急救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委,中華中醫藥學會第一屆全科醫學分會常務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急診分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名醫學術思想分會委員,中國中醫急症雜誌編委,河北省中醫藥學會中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河北省醫師協會急診分會常委,河北省中西結合學會絡病專業委員會常委,河北省衛生廳高級職稱評審專家,河北省中醫藥學會科技獎勵評審專家,河北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專家,河北省醫療事故鑒定專家庫專家。發表省級、國家級學術論文40餘篇,主編、參編全國規劃教材及學術著作10餘部,完成、在研省、廳級科研課題9項,獲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獎6項,其中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三項,三等獎二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