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吳偉仁院士論文選集》是吳偉仁院士40餘年來從事航天測控通信與深空探測科學研究的結晶,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航天測控通信和深空探測工程的發展歷程。文集從深空探測戰略研究與總體技術、航天遙測與測控通信、深空自主導航與控制、深空探測其他關鍵技術、國防科技研究五個部分,客觀呈現了吳偉仁院士及其團隊的部分代表性學術研究成果,對相關學科專業教學、科研和工程實踐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吳偉仁,1953年10月出生,四川平昌人,航天測控通信與深空探測工程總體技術專家、國防科工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研究員、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深空探測實驗室主任兼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
負責研製成功我國第一代計算機遙測系統和遠程航天測控通信系統,推動研製建設了測控距離達到數十億千米遠的我國深空測控通信網;主持實現了嫦娥二號對月球、日一地拉格朗日L2點和小行星等多目標探測,嫦娥三號月球著陸和巡視探測,嫦娥四號國際首次月球背面著陸巡視探測;提出無人月球採樣返回、月球南極科研站研製建設、太陽系探測等發展戰略和總體技術方案,為我國深空探測事業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先後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3項、一等獎2項: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出版專著10餘部,授權發明專利20餘項。曾獲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章、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成就獎、錢學森成就獎、國際宇航聯合會世界航天獎等。鑒於他在航天領域的傑出貢獻,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批准,將國際編號281880號小行星命名為「吳偉仁星」。
目錄
前言/序言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回首當年走出大學校門,懷揣夢想,踏上為航天事業奮鬥的旅程,如今已然40餘年。40多年來,我守正執著、不忘初心,在前輩們的教導和帶領、同事們的幫助和配合、領導們的支持和關懷下,從一個青澀的航天遙測技術員逐漸成長為探月工程總設計師。
我的工作大體分為三個階段。1978年至1998年,主要從事航天遙測和測控通信的系統設計、技術研究和設備研製,主持研製了第二代S頻段基本型遙測系統,率先開展了深空測控技術研究和系統方案設計,推動了第三代以X頻段為主的深空測控技術發展。1998年至2008年,主要從事國防科技管理、國家相關科技規劃和國家重大科技工程論證等工作,組織推動相關重大工程立項。2008年至今,主要從事探月工程研製實施及深空探測規劃論證等工作,成功實現嫦娥二號、三號、四號任務目標,開啟月球探測新征程。
目前,我已年近古稀,雖朱顏翠發不再,但落紅化泥護花。伴隨著中國航天的日新月異和蓬勃發展,經多年累積,個人的學習和研究成果日漸豐富,單獨或與他人合作撰寫的學術論文已逾百篇。聽幾位好友相勸,今回顧遴選成集,一則系統梳理,二則溫故總結,望能為年輕讀者提供借鑒和參考。
本文集包括「深空探測戰略研究與總體技術」「航天遙測與測控通信」「深空自主導航與控制」「深空探測其他關鍵技術」與「國防科技研究」五部分,共收錄論文57篇。在編輯出版過程中,深空探測實驗室張哲、唐玉華、林杉,國際宇航科學院研究中心劉雋康、石仲川,中國宇航出版社張鐵鈞、曹曉勇、彭晨光、馬喆等同志給予了很多幫助,付出了辛勤勞動,在此一併致謝。
由於水平所限,書中疏漏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懇請讀者不吝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