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1 版豆瓣評分9 8。麻省理工學院榮譽教授、國際知名物理學家黃克孫教授在學術圈推薦本書。
2 第二版針對近10年來全球科技寫作的變化做出調整,新增大量優秀範文,提出面向未來的寫作策略,以”逆向工程”法取代一成不變的寫作模板。
3 作者希拉里 格拉斯曼-蒂歐任倫敦帝國理工學院教授,有著近30多年的教授科技論文寫作的經驗,本書所授方法為帝國理工學院與STEMM研究人員合作研發,在世界多所大學廣泛使用。
4 專為非英語母語STEMM科研人員打造,適用於與研究有關的STEMM寫作,例如期刊文章 、技術報告、會議摘要、綜述文章 和博士學位論文等。
5 本書按照IMRaD的論文結構展開,一篇論文的七部分各對應本書的一章,方便讀者在寫作過程中隨時查閱。
6 每章 結構相似,一步一步教讀者從2500餘篇已發表的優秀論文中總結出適合自己的寫作模板,同時結合寫作內容重點闡述相關的詞彙和語法問題,為非英語母語科技寫作者提供入門指南。
內容簡介
科學研究在發表之前是不存在的,好的寫作會增加研究成果發表的機會, 而且發表是進行研究的一個主要目標。
本書旨在幫助STEMM研究人員,尤其是非英語母語的科研人員,寫出可供發表的論文,以及其他與研究有關的文本,如博士論文、技術報告或會議摘要等。
作者提出了”逆向工程”的寫作方法,該方法由倫敦帝國理工學院與STEMM研究人員通過解構不同學科2500餘篇已發表的研究論文而合作開發,一步一步教讀者如何總結出適合自己的寫作模板,並提供了有效操作這些模板所需的寫作工具。
本書結構清晰、敘述簡練、重點突出,用簡潔而清晰的例子詳細講解瞭如何寫好一篇論文的引言、方法、結果、討論、結論、摘要和標題等部分,同時結合寫作內容闡述相關的語法問題,教會讀者如何用正確的英語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
作者簡介
[英]希拉里 格拉斯曼-蒂歐(Hilary Glasman-Deal),倫敦帝國理工學院教授,過去25年一直在帝國理工學院學術英語中心對英語母語和非英語母語的博士生和博士後講授科技論文寫作。她為STEMM領域的高水平科研成果的發表提供諮詢,還在世界各地開設關於期刊發表的短期課程,並主持相關研討會。
目錄
目 錄
第二版前言
引言
單元怎麼寫引言
1 1 引言的結構和內容
1 2 創建模板
1 3 驗證和調整模板
1 4 有用的詞彙和短語
1 5 語言和寫作技巧
1 6 撰寫引言
第二單元怎麼寫方法
2 1 方法部分的結構和內容
2 2 創建模板
2 3 驗證和調整模板
2 4 有用的詞彙和短語
2 5 語言和寫作技巧
2 6 編寫方法部分
第三單元怎麼寫結果
3 1 結果的結構和內容
3 2 創建模板
3 3 驗證和調整模板
3 4 有用的詞彙和短語
3 5 語言和寫作技巧:確定性連續統
第四單元怎麼寫討論
4 1 怎麼寫討論
4 2 建立你自己的模板
4 3 驗證和調整基本通用模板
4 4 有用的詞彙和短語
4 5 語言和寫作技巧:情態動詞
4 6 概述討論部分練習
第五單元怎麼寫結論
5 1 創建模板
5 2 測試和調整模板
5 3 有用的詞彙和短語
5 4 語言和寫作技巧
第六單元怎麼寫摘要
6 1 摘要指南
6 2 摘要的類型
6 3 通用摘要模板
6 4 語言
6 5 摘要總結練習
第七單元撰寫標題
7 1 檢查平均長度
7 2 使用縮寫
7 3 將標題關鍵字與關鍵字列表進行比較
7 4 檢查標題的語法
7 5 映射和建立目標文章 標題的結構性內容的模板
7 6 檢查標題所建議的期望是否在論文中得到滿足
第八單元清單和提示
8 1 組織信息
8 2 創建句子
8 3 語法和詞彙
8 4 常規
致謝
參考資料
摘錄索引
附錄A:科技寫作中的前綴
附錄B:研究中的動詞
前言/序言
第二版前言
學生:愛因斯坦博士,這些問題和去年提出的不是一樣的嗎?
愛因斯坦博士:是的,但今年的答案會不一樣。
受到推動科學溝通方式和研究成果獲取方式的因素的影響,科學研究寫作正在經歷日新月異的變化和發展。這些因素包括科學研究的全球性、互聯網閱讀和科學發現的速度的增加,它們正在革命性地改變著二十世紀的溝通模式。科學研究的全球性需要快速、有效和準確的溝通方式,以便於世界各地所有參與研究和合作的工作者都能理解。科學語言不是英語母語人士的專屬語言,而是全球性的語言。非英語母語的學者經常在自己的科學領域內遙遙領先。這些學者在高影響力的期刊上匯報他們的工作,並需要快速而有效地撰寫和閱讀他們學科的研究成果。這些變化正在創造一種全球化的科學溝通語言,使不同國家、不同層次的所有讀者都能使用它進行科研寫作。
互聯網閱讀是另一個正在改變研究成果獲取方式的因素,同時也影響著科研寫作。由於STEM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和醫學)研究領域的協作性以及研究經費增加,每年發表的科研論文的數量日益增長,因此,成功的STEMM 研究所需的閱讀量也隨之增長了。以往的學者只能閱覽一套有限的、經過精心策劃的紙質期刊複印件。然而,如今的大多數學者在互聯網上通過信息衝浪能更快更流暢地獲取更大範圍的研究論文。進行一項研究活動要搜索和研究大量的相關題目的資料,因此讀者在搜索的過程中可能只閱讀研究論文的一部分,可能是摘要、結果或結論。這種需求的結果是論文的題目變得更重要,並且研究論文的某些部分,特別是摘要或概要,正在演變成可以獨立閱讀的文本。
第三個推動科學研究溝通方式變化的因素是速度的需要。科學向前發展的速度幾乎要快於它能夠被報告出來的速度,STEMM 的研究需要作者將極其複雜的信息盡可能快速地傳達出來。在大多數情況下,這麼做是為了避免被其他研究人員超越,也可能是因為科學研究與行業、專利或者衍生公司之間的某些聯繫需要它盡快被發表出來。如果論文撰寫的時間過長,那麼它到了提交的時候就會有部分或全部過期的風險,導致成果不能發表。因此,科學家和刊物編輯需要盡可能快速而簡明地傳達出一項研究的影響,這也影響著STEMM 的科研寫作。
研究本身的性質也在不斷改變:科學在某些方面變得更專門化,而在其他方面變得更跨學科。這造就了複雜的溝通結構,非專業人員有時卻需要獲取高度專業的信息。
上述變化正深刻地影響傳統科研寫作的結構和內容。研究論文的形式正在轉變,以滿足研究界快速變化的需要。內容和摘要的功能正在轉變,研究方法這部分的位置也在移動。眾所周知的IMRaD(引言、方法、結果、討論)結構正在漸漸鬆散,論文尤其是在線發表的研究論文裡同時包含了一些重點標記,如研究背景(Research in Context)部分、長達一頁的概要(Summaries)和研究亮點(Highlights)列表。為了能成功地全面參與到目前的科研環境,科研人員需要意識到科學研究寫作的變化和發展,並對此做出回應。他們也應該對將來的改變未雨綢繆。因而,此書第二版做了兩個關鍵的變化。
第二版的兩個變化
個變化體現了科學溝通平台正在改變的事實。版分析了在不同學科有重大影響的研究論文,為研究文章 的每個部分生成了一套相當穩定的寫作模板。根據目前科研寫作趨勢的改變,這些寫作模式在第二版有了顯著的更新,而它們也不再被看作是一成不變的表達形式。隨著下一輪的科學溝通方式的變化,研究人員需要培養一種能力以不斷地更新自己的寫作模式去適應這些變化。鑑於上述的寫作模式快速變化的特性,第二版的目的是幫助作者建立面向未來的寫作策略,這些策略是一種終身可用的工具,而不管將來科學溝通方式如何變幻莫測。
第二版通過鼓勵大家使用逆向工程的方式來培養這些寫作策略。大多數閱讀都包含從文本中被動地獲取信息源,而對文本的逆向工程與之相反,它需要用主動的方式去閱讀,包括學會從信息本身後退一步,從而留意信息的傳遞方式。一旦掌握了這樣的策略,STEMM科研工作者便可以利用逆向工程作為寫作的起點,在現在和將來的不同學術交流場合撰寫不同類型的文本,包括計劃書、會議摘要、書信、科技報告和評論報告。
逆向工程的方式和數字繪畫有異曲同工之妙。數字繪畫的營銷口號是”次嘗試你就能成功創造一幅油畫佳作”,使用這種數字繪畫的方式也許不能讓你成為達 芬奇,但是它可以傳遞一種策略,該策略能幫你創造出令人難以辨認的相似畫作。
同樣地,分析一組寫得很棒的研究論文,它的構成、寫作模式和語言的運用會啟發我們形成一種策略,這種策略會幫助我們撰寫一篇適合當前慣例、有可信度、井井有條、可讀性高的研究論文。
第二版的第二個變化是本書面向的讀者群。版的閱讀對像是非英語母語的科技作者。然而我和非英語母語的科技人員多年的合作經驗清楚地告訴我,雖然非英語母語的科技作者有特定的語言問題,但寫作問題是所有STEMM作者共同的問題。所有科研人員寫作的目的都是根據大量的數據和信息寫出成功和有效的文字。STEMM科研項目的複雜性需要作者有相當的溝通技能。然而,”學術英文並非每個人的母語” 1,即便是水平的英語母語研究者,他們在撰寫科研文章 時也要面對和非英語母語者同樣的寫作問題。從我的經驗來看,使用正確的英語語法並不能保證一篇科技文章 就是好作品;相反,儘管在語言表達上有誤,一篇寫得流暢並能準確地和讀者交流的作品就能登上成功文章 的寶座。因此,我將本書的重點轉移到STEMM學者共同面對的語言和寫作問題,特別是那些影響到文章 的表達和可讀性的問題,不管學者們的母語是不是英語。
自從這本書版在2009年問世之後,《英語科技寫作》(Science Research Writing)
已被譯成中文、日文和韓文,並被全球多個大學和科研機構以及它們的講師、學生和科研人員採用,包括來自學術英語(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 EAP)與專業英語(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 Purposes, ESAP)的講師和學生,以及英語母語的STEMM 科研人員。這些讀者為第二版的改編提供了很多幫助,包括添加清單和提示章 節,這些章 節 對其他單元所處理的寫作問題進行了總結。
在線試讀
科學研究寫作不僅僅是提供信息,哪怕它表達得再清晰。首先,信息本身是中性的——它本身不具有內在的功能。如果作者不直截了當地指明和傳達信息的功能以及這些信息與文章 其他部分的關係,那麼讀者就不會明白這些信息為什麼會在文章 中出現。這樣就會打斷文章 的連貫性從而影響其可讀性。其次,科學研究寫作的目的是增加或者改變讀者的知識,這需要圍繞信息的強有力的敘述手法,有邏輯和有耐心地推斷出作者希望得出的結論。
作者對自己研究內容的高度熟悉使他們很難理解為什麼好的敘述很必要。在開始寫作以前,作者可能和幾個同事在數月前就保持著緊密合作並分享關於研究主題和研究內容的一般性和特定的知識。組內的交流通常是不言自明的,因為那些同事都知道為什麼(why)、怎麼做(how)和做了什麼(what)。然而,當作者準備向外界報告他們的研究時,不能理所當然地認為該研究對讀者來說是不言自明的,他必須有意識地思考並假設讀者的知識水平,適當地補充相關知識。鑑於目前越來越多的多學科交叉的科學研究性質,作者在文章 中做到這點尤其重要。希望獲取研究成果的研究人員和利益相關者的人數範圍是無法預計的,並且這個範圍還在不斷增長。
由此看來,作者所寫的文字不是信息的資料庫,也不是靠字句堆積出的水到渠成的產物,而是一件為讀者創造的工藝品。目的不僅僅是使讀者能夠理解,而且它的敘述應該強有力到使讀者不可能理解不了。
敘述性包裝是什麼?
為了交流研究成果,必須要讓科學成為一種語言。敘述性包裝是一種圍繞信息溝通的腳手架,能夠使讀者更加明白易懂。決定題目、小標題、段落功能、圖表的形式和順序,這些都是構成敘述性包裝的一部分,它們為需要表達的信息建立起一個有意義的框架。在寫作中,這種敘述可以是通過作者評論和確認信息功能的方式來實現,也可以通過不太明顯的方式,例如段落起始句或動詞時態的選擇來實現。這本書將討論用敘述的形式包裝信息時要用到的工具和指導思想。敘述性包裝將科學信息和數據變成讓讀者津津樂道和高效閱讀的文本。
規劃:敘述方式腳手架的基礎
確定文章 的類型和讀者群體:我要創作一件什麼樣的作品?研究論文、綜述論文、項目申請書、快報、海報和會議摘要都屬於不同類型,每一種類型需要不同的結構和表達內容的方式。在不同類型的作品之間剪切粘貼的方式將會產出一篇雜亂無章 、毫無重點的文章 。在開始規劃你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