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產品設計概論 潘魯生 張公明 978752290207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紡織有限公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496
商品編號: 9787522902074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5*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信息產品設計概論
ISBN:9787522902074
出版社:中國紡織有限公司
著編譯者:潘魯生 張公明
叢書名: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精品課程系列教材
頁數:152頁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3335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從工業設計、產品設計專業的角度來進行信息產品設計的方法、工具、程序的內容編寫。理論部分會大量結合當下熱門的醫養健康、高端裝備、智能海洋、現代高效農業等方向的信息產品設計進行案例闡述,以期用樸實、易懂的文字將信息產品設計的內容講透。是專為藝術類院校內授予工學學位的工業設計專業而寫的教材,部份內容也適用於藝術類院校內授予文學學位的產品設計專業。

作者簡介

潘魯生,1962年生。文學博士、國家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山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系中央直接掌握聯繫的高級專家、中國文化名家暨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泰山學者」特聘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工藝美術藝委會主任、教育部高等學校設計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 開展民藝研究與保護實踐,推進大學民間文藝傳承。率先提出「民間文化生態保護」理念,組織實施「民間文化生態保護計劃」,出版《民間文化生態調查》,搶救整理民間美術手工技藝120餘項。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招標項目及中宣部、教育部、文化部大型課題,構建中國「民藝學」學科體系,出版《民藝學論綱》等學術專著,參与編纂《中國民間美術全集》,提出發展「農村文化產業」、構建中國「手藝學」等命題,研究成果填補專業領域空白。創辦中國民藝博物館,將數十年來收集的民間美術藏品向社會常年免費開放。創建「中國民藝國際視頻網站」,在中國美術館舉辦「手藝農村——山東農村文化產業調研成果展」,致力於傳承、推廣民藝文化。先後榮獲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優秀成果」一等獎、首批「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先進工作者」、「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一等獎,獲評「上海世博會先進個人」,多次受黨中央、國務院表彰。

目錄

第一章 信息產品設計概述
第一節 信息產品的定義
一、信息與人類文明
二、信息的概念與特徵
三、信息產品
第二節 我國傳統信息產品
一、信息監測與獲取的信息產品
二、信息記錄與存儲的信息產品
三、信息運算與處理的信息產品
四、信息發出與傳遞的信息產品
第三節 智能信息產品的發展現狀與趨勢
一、智能信息產品的發展歷程
二、智能信息產品的發展特點
三、智能信息產品的發展需求分析
四、我國智能信息產品的發展歷程
五、我國智能信息產品的發展趨勢分析
六、我國智能信息產品面臨的挑戰
第二章 智能信息產品分類與應用
第一節 產品與產品設計
一、產品的定義
二、產品設計的定義與類別
三、狹義產品與廣義產品
第二節 智能信息產品的類別與應用
一、智能手機
二、智能可穿戴設備
三、智能家居
四、智能汽車
五、智能機器人
第三章 智能信息產品的技術支持
第一節 信息感知
一、識別技術
二、定位技術
三、感測器及其技術應用
第二節 信息處理
一、信息處理的發展歷史
二、信息處理的革命性變革
三、信息處理器
第三節 信息輸出
一、聲音信息的輸出
二、光信息的輸出
三、圖像信息的輸出
四、運動信息的輸出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