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岩畫研究小眾,所以高端,它的發生學理論至今仍然有許多謎,比如古人為什麼要製作岩畫。本書為這個問題提出令人信服的見解:記錄和祭祀。岩畫是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產物,也是記載重大歷史事件的原始檔案。先民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以刻畫的形式告祭祖先和神靈,這時的畫成為人神溝通的橋樑。 在本書中,神話、故事與藝術幾乎完美地熔鑄在一個系統里,這個系統,就是對賀蘭山岩畫的文化學解讀。本書的作者牛中奇解讀使賀蘭山岩畫從靜止走向活動,從平面走向立體,而且這些「立體」之間呼應甚至唱和,圖畫的個體之間、各組之間發生互動,詩與畫實現耦合。在此基礎上,解讀出人物事件連環畫(魯迅稱為「連續畫」)式的場景規模,賀蘭山岩畫在書中「復活」了。作者簡介
牛中奇,1962年出生,1993年畢業於四川大學文藝美學專業,獲碩士研究生學位,高級編輯,國家廣播電視行業國際傳播領軍人才,中廣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專家。曾任寧夏廣播電視台黨委委員、副台長,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一級巡視員。發表論文《電影語言》《藝術分類的審美學根據》《談先秦善美觀》《體驗與意義——藝術美感發生論》《藝術體驗與生命升華》《素樸者的光輝——海德格爾存在美學》《電媒作品價值評估參考算式及其設計原理》《中國北方渦旋紋岩畫的圖像學研究》《媒體在減貧中的責任和作用》(2017亞洲媒體峰會上的演講)等,譯有《(莊子)郭向注中的坐忘》,著有《在山走動的地方》。目錄
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