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文學,是一個民族的心靈與精神秘史。幽蘭喬木,周粟楚弓。家國不幸,詩人也不幸。 本書選擇17世紀的文學個案——黃周星作為歷史的小切口,從其人到其文,予以多維觀照,以求畫像,進而由一人到眾人,由個體到群體,勾勒明清鼎革之際那片已然消散的風煙與那簇永不泯滅的魂魄。 本書主題如書名所示,「將者,言意之所至,若將有之者;就者,言隨遇而安,可就則就也。」在「將」之理想與「就」之現實間,黃周星用七十年的時光試圖去打開了一條隱微而玄妙的通道,卻終究困守當下,而當下的時空又是如此的不堪,黃周星只能將就。這是以小見大的個案研究,具有較高學術價值。作者簡介
胡正偉,安徽滁州人,文學博士,國家開放大學中文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文學、語文教育,發表《金元時期唐、宋詩接受思潮探賾》《〈詩法源流〉與元人詩法》《被漠視的存在》《職業需求驅動下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等學術論文多篇,參編《中國文言小說家評傳》《明代南京學術人物傳》《中文學科論文寫作》《中國文學經典》等多部專著、教材,翻譯《混合環境中的教學》等學術著作。目錄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