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美的藝術享受。中國剪紙有3000多年歷史,人們在金箔、皮革、樹葉等薄皮材料上刻各種紋樣製成裝飾品,漢代有了手工造紙,人們就利用紙張剪成各種剪紙花樣,逢年過節時便把剪紙貼在門、窗、燈籠、糕點、菜肴上,裝點生活。幾千年來,剪紙藝術已經紮根於民間,深入尋常百姓生活中,成為我國代代傳承的一種習俗文化,是我國具特色的手工藝術代表之一。中國剪紙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剪紙是我國勞動人民在農耕社會民俗生活中創造的民俗文化藝術,所以它廣泛使用於民俗活動中,流傳於我國的大江南北,因地域和生活習慣的不同形成了各地不同的風格特點,總體來說有北派剪紙和南派剪紙之分。北派剪紙的特點是粗獷豪放,而南派剪紙則有著婉約細膩的風格。《紙上四季——二十四節氣剪紙圖錄》將與大家分享南派剪紙中的浦城剪紙。浦城剪紙有1700多年的歷史,它的藝術風格既有北派剪紙的粗獷大氣,又含南派剪紙的細膩秀氣。千百年來,剪紙這一古老的民間美術作為「母親的藝術」,融入浦城傳統的歲時節令,成為民俗活動中「美的使者」。在一代代「剪花嫂(婆)」的傳承中生生不息,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浦城剪紙在2014年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如今,剪紙的天地更為廣闊了,產品包裝、商標廣告、室內裝潢、服裝、書籍裝幀、郵票、報刊題花、連環畫、舞台美術、動畫、影視等各個設計領域都有它的倩影。它已走向世界,名揚四海,成為全人類的文化財富與藝術瑰寶。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