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愛情與信仰、道德與自我犧牲,當雙宿雙飛與實現永恆之愛不可兼得,人們應當如何選擇,本書在哲學、文學價值之外,對我們追求幸福與愛情也有啟迪意義。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國著名作家紀德代表作。 在《窄門》中,紀德將愛情中的神秘主義體驗推向極致,講述了一段在道德與自由、世俗與宗教觀念衝突影響下,產生的純潔炙熱卻又無比辛酸的愛情悲劇:傑羅姆與他的表姐阿麗莎自小青梅竹馬,情投意合。愛情萌芽時,他和她各自偷偷地愛戀著彼此,以全部的純真與熱情,一心只想為對方而變成更好的人。然而,心靈愈是相通,彼此卻越發遠離。阿麗莎甚至以為,自己只有拋棄世俗的愛情、婚姻,才能進到「窄門」,實現永恆的愛,但「窄門」只有少數人能找到最終在彼此分離的情況下,阿麗莎撒手人寰,終結了這段苦戀。內容簡介
傑羅姆與表姐阿莉莎一起長大,互生情愫。他們發自內心地愛著對方,但愛得越深,越無法接受生活中的任何不完美。阿莉莎幼年時親歷母親私奔,成年後,又目睹妹妹過於平淡、磨平了稜角的婚姻生活 這些事給她留下了濃重的心理陰影。使其無法忍受任何阻礙通往完美之愛的現實缺憾。她將自己看作傑羅姆穿越「窄門」、接近上帝的障礙。她為了讓愛人更加自由地抵達天國,獲得比愛情「更好的東西」,選擇了遠離愛人,最終孤獨死去。作者簡介
安德烈·紀德(Andre Gide,1869-1951)生於巴黎一個富有的資產階級家庭,10歲喪父,由母親撫養並給予清教徒式的教育,釀成了他的叛逆性格。他最初在象徵派文藝刊物發表作品,1908年與友人創辦《新法蘭西評論》。 紀德早期的作品帶有象徵主義色彩。1897年出版的散文詩集《人間食糧》,是他第一部重要的作品。三部曲《背德者》(1902)、《窄門》(1909)和《田園交響曲》(1919),具有古典主義作品的完美形式;1914年出版的《梵蒂岡的地窖》,對青年一代產生過很大的影響。1925年之後,紀德的創作思想有所轉變,著重體現在長篇小說《偽幣製造者》(1926)上。1947年。紀德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目錄
前言 請進紀德迷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