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光聰諧(1781―1859),字律原,一作律元,號栗園,安徽桐城人。嘉慶十四年(1809)進士。為官直聲甚著,為時人所稱。咸豐八年卒。楊曦,安徽安慶人,南京大學文學博士,上海大學文學院講師。《有不為齋隨筆》十卷,為光聰諧一生讀書心得之匯聚,有光緒十四年(1887)蘇州藩署刻本。內容遍及經史、諸子、詩文、地理、碑刻、風俗與掌故,而於前四史及兩宋文史尤詳。具體而言,甲至丙三卷,考證正經正史之疑難,主要涉及《左傳》《禮記》《論語》《孟子》以及《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等書,時有訂補顧炎武《日知錄》、錢大昕《廿二史考異》之處。丁至庚四卷,多為閱讀六朝以至元明時期史書、文集及筆記所見,而尤詳于兩宋文史。再如「史氏《山谷詩外集注》」條,補正史容之注;又如「蕭千岩詩」條,錢鍾書稱其鉤稽南宋詩人蕭德藻「詩、文及同時人集中道千岩行事者最備」(《容安館日札》第五百七十三條);再如「誠齋詩不感慨國事」條,品評陸遊、楊萬里兩人詩歌題材之異,亦稱精確。辛壬兩卷,專論古文辭及詩歌。卷辛為讀唐宋八大家及歸有光古文之條記,辯證詞義,考證人物,同時從源流角度揭示諸家文格變化之跡。卷壬辯證漢魏六朝古詩、杜甫、韓愈、蘇軾、陸遊等大家詩歌中有關典故、人物、事實,並從理論層面對詩人脫化、景事關係、詞句改換等問題展開探討。卷癸主要記載親身經歷,以科場掌故與遊覽見聞為主。或選取古人事迹相互印證,以明人情不異,或參閱史書志乘,考知名勝源流,將紙上學問與空間學問合而為一。《管窺錄》兩卷,亦為光聰諧讀書筆記。國家圖書館與安徽省圖書館藏有抄本。前者有馬其昶題記,後者為姚永概舊藏。此書內容與《有不為齋隨筆》近似,涉及《呂氏春秋》、《史記》、司馬光《傳家集》、蘇軾《東坡集》等書,疑為光聰諧筆記未刻稿本,故亦附於此。目錄
整理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