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關於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故事和史績,以往大多是以紀實作品的形式記敘的。 張者的《老風口》則是以長篇小說的形式,以文學的魅力和巨大能量,譜寫了一曲屯墾戍邊的傳奇之歌。 作為新疆兵團人的後代,張者對新疆兵團的故事和生活有著切身的感受和獨特的記憶,作品以小見大,以事帶史,描繪出了兵團人長達半個世紀的可歌可泣屯墾戍邊史。內容簡介
1949年,一支部隊高喊著口號,帶著渴望和激情,鼓勵著自己徒步向新疆開進。這支身經百戰的隊伍其前身就是當年名噪一時的「三五九旅」。沒有人煙,沒有綠樹,也沒有白色的水井面對茫茫大漠,這支平均年齡在38歲以上、95%都是光棍的部隊要紮根新疆,要屯墾戍邊。紮根新疆沒有女人不行,屯墾戍邊沒有水不行,女人和水成了這支部隊當年最重要的給養。幾十年之後,沙漠變成了綠洲,荒原變成了良田,一支十萬人的部隊發展成了有百萬之眾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作者簡介
張者,本名張波,男,曾就讀於西南師範大學中文系,北京大學法律系,獲法律學碩士學位。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重慶市作協副主席。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校園三部曲《桃李》《桃花》《桃夭》,長篇小說《零炮樓》《老風口》,中篇小說集《或者張者》《朝著鮮花去》,散文集《文化自白書》等。曾獲莊重文文學獎,《小說月報》百花文藝獎,入圍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等。目錄
第一章 枯死的胡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