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本書是復旦大學哲學教授徐英瑾傾力創作的三國題材長篇歷史小說,全書共五卷,以過往歷史所忽略的孫堅為樞紐,汪洋恣肆卻又細針密縷地編織了一個宏大的「前三國世界」,呈現了東吳政權波瀾壯闊的早期創業史,以及東漢帝國令人唏噓的衰亡歷程。內容簡介
孫堅以吳郡小吏為仕途起點,在徐州三縣兢兢業業做了十年縣丞,而後緊緊抓住時代變動所提供的機緣努力積累軍功,迅速升遷至長沙太守,最後又在漢靈帝駕崩后的政治亂局中以區區一方諸侯的肩膀,試圖承擔起匡扶漢室的歷史重任。他的結局雖然是悲劇性的,卻具有極大的啟發意義。 他讓我們看到,一個沒有「孝廉」「茂才」等名分加持的漢末庶民官吏,究竟能夠在那個重視門第的政治舞台上跳出多麼炫美的舞蹈。比起自有皇家血統加持的劉備與天生就得到父親政治庇護的曹操來說,「從零做起」的孫堅的人生經歷,更反映出一種與宿命論鬥爭的人生快意,以及此類鬥爭最終失敗所帶來的形而上的虛無。 在這部史詩般的鴻篇巨製中,既有冷酷的馬基雅維利主義計算,又有充滿溫情的恩義觀;既談權謀與兵策,也談人間情義與政治倫理。在徐英瑾的筆下,沒有人是棋子,每個人都可能也必須選擇自己的路。而在面對抉擇時,只有避免落入「工具理性至上」或「道德感情泛濫」這兩個價值極端,才能成為一個「有謀有義」的「成熟的人」,做一塊不會碎的堅石。作者簡介
徐英瑾,1978年生,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專長為語言哲學、心靈哲學、認知科學哲學和維特根斯坦思想研究。曾分別在義大利和美國訪學一年。為2006年度「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以及2009年「上海社科十大新人」稱號獲得者。著有《維特根斯坦哲學轉型期中的「現象學」之謎》(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版)、《演化、設計、心靈和道德——新達爾文主義哲學基礎探微》(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年7月版)、《心智、語言和機器——維特根斯坦哲學和人工智能科學的對話》(人民出版社,2013年10月版),譯有《超越分析哲學——盡顯我們所知領域的本相》(原著王浩,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年9月版)、《心靈導論學》(原著約翰·塞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版)。編有《科學與宗教:二十一世紀的對話——英美四名家復旦演講集》(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11月版)。在國內外雜誌用中英文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目錄
第一卷 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