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醫生 肖勤著 978753068463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百花文藝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369
商品編號: 9787530684634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5*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血液科醫生
ISBN:9787530684634
出版社:百花文藝
著編譯者:肖勤著
頁數:392頁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3040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本書立足於血液病人和血液科醫生這一特殊群體,堅持百姓視角,主要講述了血液科黃梔子、夏曦等醫生與小松子、塗金錢等病人之間愛與守護的故事,向讀者展示了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血液科醫患的世界。與此同時,從本書中我們還可以看到當一名血液科醫生患有血液病時,由於對血液病的發病情況與治療情況的異常了解,個人是否有勇氣敢於直面,以及當她從一名醫生變為一位病人時,人物心理狀態的流動。

內容簡介
這是著名作家肖勤最新的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長篇力作。小說採取單元式敘事的方式,講述血液科醫生黃梔子、夏曦、陳蘊竹等人與血液病人之間發生的若干故事。黃梔子立心於醫,但有一天她自己卻意外成為了血液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一直救人于懸崖邊的黃梔子卻想放棄生命,長期的醫生生涯和工作壓力、生活壓力讓黃梔子成了一個比自己的病人心病更重的病人。在此期間,科室里無論是病人還是同事,均給了她極大的支持,讓她備感生命之溫暖,最後與戰友們攜手戰勝病魔,重返治病救人的崗位,為下一個血液病人擔當最堅強的生命衛士

作者簡介
肖勤,女,仡佬族,一九七六年生,貴州遵義人。魯迅文學院第十二期高研班學員。作品散見於《人民文學》《十月》等刊,多次入選各種選刊選本。曾獲第十屆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小說選刊》第二屆、第十二屆「茅台杯」全國年度小說大獎,《民族文學》2010年度、2018年度全國小說大獎,第十五屆十月文學獎,貴州省十四屆、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等獎項。作品被譯介到法、韓、蒙古、哈薩克等國。根據其小說改編的電影有《小等》《碧血丹砂》等。現為貴州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

精彩書評
著名文學批評家李敬澤說:「一件件狹小的移植倉,是生命在絕地中勇敢生長。肖勤的創作向來如此——總是讓你聽到喘息、看到悲苦,又讓溫暖的陽光在痛與喘息中緩緩升起。《血液科醫生》讓生命重啟並重新定義,讓我們對堅守在懸崖邊的天使滿懷敬意。」
著名文學批評家孟繁華表示:「肖勤是非常獨特的青年作家。這個獨特不僅體現在她小說選取題材的奇崛和稀缺,更表現在她對人性人心理解的深度。《血液科醫生》的故事在我們經驗之外,但黃梔子、夏曦以及那些醫護人員對生命的態度給我們以巨大的震撼。巴林那棵樹以隱喻的方式不僅昭示了當事人,同時也給我們以巨大的啟示。大疫無情人間有情,向死而生為蒼生。經歷的一切都將融入我們還將繼續的生活中。」

精彩書摘
山城醫院很少有人主動提及「康群小區」四個字。
康群是山城的一根刺,沉默地扎在以火辣、潑辣、熱辣著稱的山城軀體中,一般人輕易不觸碰它。
就連和山城火鍋一樣辣爆粗野的計程車司機,哪怕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送人到康群時也會安靜得像個斯文而靦腆的少年。 他們都知道,康群里住著一批特殊的人群,這些人猶如一片片搖晃在懸崖邊的樹葉,不知道死亡和驚喜哪一個先到。 比起租住在康群里的人和他們的親人, 正常人每一次健康自由的呼吸對他們而言,都是上天的恩賜。
這群特殊的租客就是山城醫院血液科的外地病人及其家屬。 他們在康群等排隊、等化療、搶床位或照顧病人。
沒辦法,但凡大醫院,床位沒有不緊張的,整個中國都這樣,更何況山城醫院血液科每年收治的惡性血液病患者佔了整個西南地區血液病患者總數的五分之二,科室從一層樓擴到兩層,床位依然不夠,黃梔子和夏曦他們每天不是在替外面的病人搶病床,就是在催裏面符合出院體征的病人趕緊出院——不是錢的問題,錢再多你也得騰病床給其他等待化療和救命的病人。
這裏的病床不光是用來治病的,更是用來救命的。
就像不知道江北舊貨市場是怎麼成堆匯聚起來的一樣,誰也記不清楚血液病人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在江河路康群小區扎堆的。 康群的房租一直很便宜,小區不大,但裏面有座精緻小巧的花園和一個長長的看台,站在看台上可以看到寬闊的嘉陵江。 大雨過後,通透而蓬勃的江水味沿江岸抬升,奔涌的生命感撲面而來。 花園裡常年種滿梔子、玫瑰、月季和茉莉,春日里爭先恐後地開放,清香四溢;夏季的時候有石榴和炮仗花;到了冬季,其他花都敗了,幾十株大茶樹 又大碗大碗地開出紅花來,總之熱鬧得很。
夏曦的哥哥夏晨說,這些四季常開的繁花簇擁著心如死灰的人們,好比蓬勃的生與陰涼的死在相互守望,誰不想在漫長的寒夜中綻放出一絲絲希望來呢?有花、有期待終歸是好事。
血液病人及其家屬選擇康群,除了房租便宜,還有一個最大的原因是康群離醫院近。「生死」二字對於血液病人來說是命懸一線的賭博,以分秒計算的搶救和得失決定了兩條不同的道路,醫院門口的小區房租太貴,貴得讓人難以承受;遠的地方,病人有特殊情況,光是堵車都能把活人熬死。 康群是個特殊的存在——從康群到醫院 步行只要半小時,只不過這半小時是常人難以接受的——山城之所以叫山城,就是整個城就是一座山,醫院在山上,康群小區則在醫院後山的懸崖下,跟住院部落差有一百多米。 這裏當年不過是嘉陵江邊稜稜岩上的一塊荒茅田,屬於城中村位置,像塊雞肋,胃口大的看不上,胃口太小的又啃不動。 直到有人不動聲色地買過去,在螺螄殼裡頭做道場,建了棟炮樓式的公寓電梯樓,騰出兩畝多地修花園亭台,又沿著半壁山體彎彎曲曲把台階一直修到山頂,這時那些食之無味的房地產開發商們腦子才轉過彎來——有了這「天梯」,康群和醫院簡直就是渾然一體了。
只不過這個使醫院與小區「渾然一體」的天梯,是要靠頑強的意志和堅韌的毅力來發揮作用的,平常人一輩子也不願意爬一回的天梯,血液病人家屬每天至少得爬四趟,忍受如此辛勞,是只為每月能節省出一兩袋輸血費。
這些年康群的租金基本沒漲,但依然有人眼紅,說康群的老總一開始就沒安好心,存心賺昧良心的錢,都說「但願世間人無病,何妨架上藥生塵」,這廝倒好,爪子伸得這麼長,直接把樓盤接到醫院後院來了。
黃梔子挺替「這廝」叫屈。 人家當年建樓盤在這裏根本就沒想過要賺這種錢, 那時候除了像黃梔子一樣買不起房的小醫生小護士,誰願意天天像登泰山一樣住在這山岩子腳下? 爬一趟簡直要人命。同樣,要不是血液病人家庭都得一分錢掰成兩分錢花,鬼才願意遭這個罪。
天梯枝繁葉茂的時節, 夏曦經常抽空跑到醫院頂樓去透氣,從那裡可以看到懸崖上那一壁繁花。
他自我嘲諷說,看完了蒼白無聲的病房,得再看看繁華的人間, 不然再堅強的靈魂也會死。
小區病人家屬們其實沒有多少心情欣賞花,他們一年四季都忙著照顧病人、忙著給醫生髮詢問信息。
那些問題貌似細微卻事關生死。
比如——
蘋果怎麼吃?
洗乾淨,用勺子刮成漿吃,小展前天出院時血小板還很低,絕對不能直接用牙。
丹丹可以洗澡嗎?
她貧血,白細胞也太低,必須絕對卧床,擦擦就行了,別洗! 還有,千萬不能受涼。
看似簡單,每個問題都人命關天,黃梔子從不敢輕視,永遠耐心作答。
然而,有些回答解決了別人的問題,卻傷到了自己,它們帶著細小鋒利的刺,讓人在毫無提防時被刺痛;痛是其次,令人難受的是那種順著神經和血管瀰漫開來的酸楚和無力。
小松子那個堅強又乖巧的女朋友小艾也來信息了, 問的是:黃姐姐,他生日今天,可以吻他嗎我?
像看到一朵脆弱又可憐的花努力撐開石壁后的綻放,黃梔子心頭莫名湧起一波憂傷的柔軟。
小艾。 她是真心疼這個喜歡用倒裝句的可愛丫頭。

前言/序言
「得了白血病,是不是血液會變成白色? 」
「捐骨髓是抽骨髓液嗎? 會不會癱瘓? 」
「得了白血病就是死,對嗎? 」
「排異是什麼? 很多人都知道, 但是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個什麼鬼? 好不容易輸進體內的造血幹細胞為什麼會反水攻擊自己的身體? 」
初寫這部小說時,我和很多人一樣,對血液病的常識僅僅停留在電視劇《血疑》和《藍色生死戀》的淺顯認知上,死亡如同懸崖下的深淵,我凝視著它,它也凝視著我。 當我花了近兩年時間近距離走近血液科醫生這個群體時,我才知道,在這個神秘、深奧又令人恐懼的病症背後,有著怎樣一群殫精竭慮的醫護人員,他們挽救生命,安慰病人。 如果說血液病人是一隻腳已經邁出懸崖邊緣的孩子,那麼醫護人員就是拼盡全力伸出手拉住他們的人。
在體驗醫護人員工作、生活的過程中,有三個片段讓我難以忘卻:
第一個是與新橋醫院血液病醫學中心主任張曦的採訪對話:「我們中心,三代主任、一大批醫護人員和檢測等輔助科室人員,用生命中最寶貴的年華拼這一件事。 當年院里做第一例半相合移植時,我們像上陣打仗一樣,全力以赴,病人把信任交給我們,我們也拼盡全力承接信任,整整兩個星期,我們守著病人沒有回家。 生命是一個複雜而神秘的存在,當未知或半未知的疾病來襲,醫生就是那個探險的人,稍不注意就會萬劫不復,但你要做一個好醫生,就得把自己交給懸崖,把生的希望交給病人。 」
第二個是與江西省人民醫院血液內科專科兼一病區護士長濮益琴的一段微信聊天記錄:「大 Boss 上周一上午忍受著常人無法忍受的膽絞痛,在門診堅持看了八個病人,幾乎是爬著回到辦公室開始輸液的。 周二早上白細胞衝到一萬九,膽囊水腫得快爆炸,人家依然在做入院前的核酸檢測、 胸部 CT 的間歇改著下午彙報用的 PPT,多虧下午麻醉師及時將他麻倒,陸主任端走了他的膽囊,大 Boss 終於好好地休息了。 周三上午爬起來開始線上對慢淋病區的患者進行
查房,到晚上十二點還在線上給大家布置各種任務。 周四拔了腹腔引流管開始線上授課,後面幾天網路上就一直活躍著一個頂著一頭油膩頭髮、穿著病號服的中年男人然後,今天早上看到大 Boss門診上的二十個專家號全部告罄! 果然是:要成功,先發瘋! 」
第三個是遵義醫科大學全科主任肖雪講述從鄂州抗疫歸來時的一個場景:「2020 年 3 月 20 日, 貴州援鄂醫療隊第一批隊員離鄂返黔,車隊緩緩駛過,街道上,突然有一位老人長跪不起、叩謝親人。 車上的醫務人員淚流滿面, 紛紛起立鞠躬給長跪不起的老人回禮。原來,跪別的老人一家十一口全部被感染,其中三名重症,是貴州援鄂醫療隊、遵義援鄂醫療隊的精心救治,讓他們全部康復出院」
恐懼源於未知,拯救始於責任。 對於病患和醫護人員來說,消除恐懼和給予重生的希望,是彼此最艱難的信任與牽手。 在血液科這個特殊的世界里、在疫情這場突如其來的危難中,生命如此蒼白卻如此莊重。
在本書創作過程中,重慶新橋醫院高家蓉副院長、血液科張曦主任以及全體醫護人員給予了大力支持和專業指導,新橋醫院杜欣和遵義醫學院肖雪等支援湖北醫療團隊人員提供了抗疫日記,讓我有幸記錄和見證他們的累和痛,感受到繁華盛世有白衣天使守衛才有花開如海。 在此,對他們一併表示感謝!
謹以此文,獻給所有奮戰在抗擊血液病一線、疫情一線的醫護人員,祝願所有仁心都收穫玫瑰,更祝願所有折翅的生命都重新飛翔。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