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蘇軾詞選(中華古典文學選本叢書)》選入蘇軾詞八十二首,並予以註釋、評析,兼顧名篇的同時,也力求解讀一些有意味而其他詞選所不取者。所選詞大抵按薛瑞生先生《東坡詞編年箋證》,並參考孔凡禮先生《蘇軾年譜》排序,目的在於粗略凸顯這座詞史崑崙的生成軌跡。同時,還參考了鄒同慶、王宗堂先生《蘇軾詞編年校注》、劉石先生《蘇軾詞》、吳熊和先生《唐宋詞彙評》等大量文獻。
目錄
行香子(一葉舟輕)
昭君怨(誰作桓伊三弄)
蝶戀花(雨後春容清更麗)
醉落魄(輕雲微月)
菩薩蠻(玉童西迓浮丘伯)
江神子(翠蛾羞黛怯人看)
南鄉子(回首亂山橫)
南鄉子(涼簟碧紗廚)
南鄉子(寒雀滿疏籬)
浣溪沙(縹緲危樓紫翠間)
減字木蘭花(維熊佳夢)
採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
醉落魄(分攜如昨)
沁園春(孤館燈青)
蝶戀花(燈火錢塘三五夜)
江神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永遇樂(長憶別時)
江神子(老夫聊發少年狂)
一叢花(今年春淺臘侵年)
望江南(春未老)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江神子(前瞻馬耳九仙山)
江神子(相逢不覺又初寒)
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
臨江仙(忘卻成都來十載)
臨江仙(自古相從休務日)
蝶戀花(簌簌無風花自墮)
浣溪沙
其一(照日深紅暖見魚)
其二(旋抹紅妝看使君)
其三(麻葉層層茼葉光)
其四(簌簌衣巾落棗花)
其五(軟草平莎過雨新)
永遇樂(明月如霜)
江神子(天涯流落思無窮)
木蘭花令(經旬未識東君信)
前言/序言
王國維有雲:「三代以下之詩人,無過於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苟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之文學者,殆未之有也。」這是一個詩學命題,但我以為更應該拓寬到文化史意義上的理解:觀堂先生準確地找到了中國文人追慕、崇仰的四個人格樣板。我常常引用這個說法,只有一點小變化——按任我行縱論天下英雄的慣例再加上半個:無數人神往但學不到神髓的李白。
這就有意思了。唐朝以前一千多年,是文人相對稀少的時段,但是出現了三個半人格樣板;唐朝以後一千多年,文人多如過江之鯽,無可計數,但千篩萬選,最終只有蘇軾一人殺入總決賽。他的氣場到底有何特殊,能夠這樣磁吸著我們?或者換個角度來說,我們為什麼這樣熱愛蘇軾?
是因為他的文、詩、詞、書皆高踞有宋一代巔峰,是全能的文藝天才,著述汪洋,難以窺測,被後人稱為「蘇海」?還是因為他性情遼闊涵納如大海,「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是因為他身負絕代才華而累遭流放,最終落得個「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的悲愴結局?還是因為他諧趣橫生,妙語妙事俯拾皆是,與佛印、與蘇小妹、與春夢婆任意提起一個都令人拍案解頤?或者是因為林語堂筆下的他過於「變形金剛」——「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鍊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癮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
應該都是吧?連同我們在上文沒有提到的那些元素,它們縱橫交錯,互吸互斥,構成了這座名字叫作「蘇軾」的引力場,構成了「中國文人的通用電碼,一點就著,哪怕是半山深夜、海峽阻隔、素昧平生」。
在這座引力場中,蘇軾劃出了變幻光怪、精華奪目的人生軌跡。對於這一種軌跡,讀者諸君想必已經熟極而流,不待贅說。但就像這篇本就顯得多餘的前言一樣,我還是願意嘮叨幾句自己心目中的蘇軾。
宋仁宗景祜三年(1036)十二月十九日,蘇洵喜得貴子,不久,為他命名「軾」,字子瞻。在《名二子說》中,蘇洵解釋了來由:「輪輻蓋軫,皆有職乎車,而軾獨若無所為者。雖然,去軾則吾未見其為完車也。軾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在這裏,蘇洵只表達了「外飾」的意思,或許是因為出自《左傳》的「軾而望之」——也即「憑軾而瞻」——的典故為人熟知的緣故,沒必要過多解釋3。像普天下的父親一樣,蘇洵在長子身上寄託了登高望遠、胸次浩然的理想,而蘇軾也的確沒有辜負父親的殷切期望。嘉祐元年(1056),虛齡二十一的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禮部試即爆冷高中。主考官歐陽修激賞其《刑賞忠厚之至論》,但見此文高峻奇偉,以為非自己熟悉的弟子曾鞏不能辦,為避嫌而置之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