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據統計,唐代稱得上有名的詩人基本都寫過一首「長安詩」——要麼詩寫于長安,要麼關於長安。 但是僅僅這樣,還不足於建立起「地方」和文化的關聯,這種關聯,是文化地理學家心目中非此不可的那個——「滯雨長安夜,殘燈獨客愁」(李商隱),「前秋長安春,今春長安秋」(李白),你能說得出,哪一句非得在長安寫不可嗎? 文學有其特殊性:「言有盡而意無窮」,詩意也許不分析更好;可是,對於千年以下的讀者而言,需要找回那個詩意的「背景」。這種「背景」不見得是讓旅遊者滿意的地圖,能做到按圖索驥,而是一種特殊的心理的「原境」,可以讓我們真地「夢回長安」。 長相思,在長安。內容簡介
本書一反大多數文學研究著作的寫法,強調了兩個長安的差別:我們以為自己熟悉的唐詩中的長安,和我們其實不熟悉的,千年前的「那一個」長安。城市是文學想象的基礎,對它的空間,唐代詩人們已經有一輪從實地到文字的轉化:每一種特殊的「情境」,都讓城市浸透了人和外物的氣息,不管起點是室內抑或風景,背景是天氣還是政治,結果都造就了亦真亦幻的「夢境」。唐詩就是過去生活的「化石」,它讓我們潛入中古的夢境,「夢回長安」。 本書作者有著文學研究和建築設計的雙重背景。內容深入淺出,適合一般的文學愛好者、對歷史城市感興趣的讀者閱讀。作者簡介
唐克揚,哈佛大學設計學博士,建築與城市研究者,寫作者,建築設計師。 策劃「活的中國園林」(德國國家收藏館,2008年),威尼斯雙年展中國國家館(義大利威尼斯,2010年),《氣候》(武漢美術館,2014年)等展覽。 著有《從廢園到燕園》(三聯書店,2009年)、《樹》(與巴士曼合著,中、法文版,北京大學出版社等,2011年)、《癲狂的紐約》(譯著,三聯書店,2015年)、《美術館十講》(商務印書館,2017年)、《長安的傳奇》(同濟大學出版社,2017年)、《美術館指南》(三聯書店,2019年)等。目錄
序 一去長安數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