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白先勇親自增訂,首次匯齊各時期各體裁經典代表作,約百萬字盡收其中。 依據白先勇親自增訂的篇目,匯齊了早年名作、晚年新篇,囊括所有的短篇小說集《台北人》《紐約客》《寂寞的十七歲》,長篇小說《孽子》,以及散文集《樹猶如此》,一覽各個時期「社會眾生相」的白先勇代表作。 新增《台北人》50周年版新序、短篇小說《Silent Night》 《白先勇年表》 回首名列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的《台北人》,白先勇撰寫新序——《只是當時已惘然》;《Silent Night》是一篇晚年新作,2018年獲「第五屆郁達夫小說獎短篇小說獎」,首次收入白先勇短篇小說集《紐約客》;白先勇研究專家、南京大學中文系劉俊教授連續多年訂定《白先勇年表》,全景呈現白先勇文學創作之路。 函套精裝典藏 首印限量簽章 五色苔錦封面紙,函套精裝典藏版,白先勇作者簽名章特別鈐印于其中《台北人》一冊扉頁。此外,收錄青年白先勇數十幅舊影照片,重溫一個時代的這些人、那些事。內容簡介
永遠的白先勇,永遠的青春版。 精裝版《白先勇典藏集》一函五冊,依據白先勇親自增訂的篇目,匯齊了早年名作、晚年新篇,囊括所有的短篇小說集《台北人》《紐約客》《寂寞的十七歲》,長篇小說《孽子》,以及散文集《樹猶如此》,附有白先勇文學年表、舊影照片、新增篇目,一覽各個時期「社會眾生相」的白先勇代表作。 從上海到台北,從台北到紐約,從百樂門到信義路,從霞飛路到中央公園,時光流轉,世事變遷,不變的是,永遠的中國鄉愁。美到極致,都有些凄涼。從白先勇的作品里,能看到近百年中華文化的時空流轉和社會延遷。 在越來越多的中文圖書館,白先勇的文學著作屬於「核心收藏」,對下一代作家有普遍的熏陶濡養意義,並長久被人們虔誠記憶。 其一,《台北人》,白先勇短篇小說集代表作,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也是一部故國史的折影,一部隨風飄落的人類命數史。永遠的尹雪艷,金大班的zui后一夜,思舊賦,遊園驚夢在異域,「我想家想得厲害。那不是一個具體的『家』,一個房子,一個地方,或任何地方——而是所有關於中國的記憶的總和」。 其二,《樹猶如此》,白先勇散文集代表作,談同志,談師友,談艾滋,談親情。紀念對人生影響深遠的至友王國祥,三姊先明,人間悲憫,蘊藏波瀾;輾轉桂林、上海、南京、台北、紐約,文化鄉愁疊加,歸於何處;在傾注心血和青春的同人雜誌《現代文學》,以文會友,情篤一生。 其三,《寂寞的十七歲》,白先勇早期短篇小說結集,收入《現代文學》時期的小說名篇。金大奶奶,玉卿嫂,青春,月夢,芝加哥之死小說作者留學赴美前後,環境遽變,而下筆創作不停,成就一系列短篇小說。「那種感覺,似悲似喜,是一種天地悠悠之念」,也因此「驟然間,心裏增添了許多歲月」。 其四,《紐約客》,白先勇早年名作、晚年新篇「合璧之作」的一部短篇小說集。一群離開故土、尋夢美國的中國人,匿身熔爐,唯有忘卻身份,做個紐約客,在中西文化的衝擊下,或在困境中掙扎,或在自毀中走向終點。其中短篇《謫仙記》被導演謝晉改編為電影《zui后的貴族》。 其五,《孽子》,白先勇唯此一部長篇小說,多次改編為影視、話劇,入選法國《世界報》1944年以來 100本zui佳小說。關於父子,也關於同志,一群被排斥的青少年,在新公園的掩護下,晦暗又曖昧地活著,在宿命的運數中互相取暖。一個邊緣世界,一個隱秘王國,一出將悲情研磨成金粉的歌劇。作者簡介
白先勇(1937- ),回族,台灣當代著名作家,中國國民黨高級將領白崇禧之子。生於廣西桂林,童年時代隨父母輾轉各地;1948年遷居香港;1952年遷居台灣。1956年建國中學畢業后,以第一志願考取台灣省立成功大學水利工程學系。翌年發現興趣不合,轉學國立台灣大學外國文學系,改讀英國文學。在大學期間,與同學王文興、歐陽子、陳若曦、李歐梵、劉紹銘等人創辦《現代文學》雜誌,並在此發表了《月夢》、《玉卿嫂》、《畢業》等小說。1963年赴美國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室研究創作。1965年,取得碩士學位後到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教授中國語文及文學,並從此在那裡定居。白先勇代表作有短篇小說集《寂寞的十七歲》《台北人》《紐約客》,散文集《驀然回首》,長篇小說《孽子》等,並有多部作品改編為電影及舞台劇。目錄
第1冊《台北人》[序]